目前分類:讀書筆記 (25)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讀侯文詠的《白色巨塔》的這幾天裏心情一直很沉重。心情不好的原因,除了因為過去醫生生涯的夢魘隨著小說的情節描述再次湧現之外,最近課業上遭遇到的挫折也讓我相當煩惱。

侯文詠寫《白色巨塔》的時候心情一定也不會太好,因為他那麼真實地描繪出了道貌岸然的醫學中心大醫師們醜陋的一面,裡頭可能免不了有一些他熟識的師長、同儕、朋友的影子。書中描述的醫界的權力鬥爭、結黨營私、主治醫師們收受紅包、主任級醫師們的狂暴脾氣等等現象,並不是什麼新鮮事,在大醫院工作過的人,就算不曾親眼目睹、親身經歷,也都應該聽說過。我連住院醫師的訓練都沒有完成,醫院高層的權力鬥爭自然與我無關,不過脾氣惡劣性格古怪的變態醫師倒是碰到過好幾個。現在仔細回想,我厭惡去醫院上班、我覺得在醫院裏呼吸困難,大概也和醫院裏那種無處不在的箝制束縛人的氣氛脫不了關係〈一般人可能感受不到,也許只有小住院醫師們會有這種感受〉。

看了本文前的導讀,我才知道侯文詠很了不起。他是醫學博士、醫學院副教授,在文壇上的成績也非常出色。我唸醫學院的時候,很多同學喜歡讀侯文詠的書。我不是侯文詠的迷,也許看過他寫的幽默小品,可是實在沒有什麼印象。《白色巨塔》應該是他的作品裏比較嚴肅深刻的一本,雖然算不上一流小說,不過還是值得所有的醫師、醫學院學生、想當醫生的人和想要小孩當醫生的家長買來看一看。當醫生要犧牲這麼多:個人的青春時光、家庭生活品質、身體健康等等,怎麼還會有人想當醫生呢?

********************************************

大學聯考之前,我就反叛過一次,我說我不想當醫生。他們說:「不想當醫生無所謂,只要你考上醫學系並且唸畢業,夠了。」

大學畢業之前,我又反叛了一次,我說我不想當醫生。他們說:「不想當醫生無所謂,只要你考過醫師執照考試,有了執照,行了。」

後來,我還是當了醫生。……

後來,我終於不當醫生了。他們卻不停地抱怨。

該抱怨的人應該是我,不是嗎?我的青春、我的生命、我的未來。

可是抱怨有什麼用呢?我只怪十八歲的自己不夠堅持、不夠勇敢。與其為了取悅別人而拼死拼活地擠入醫學院,為什麼不敢為了豐富自己而勇往直前地選擇文學院呢?

到了現在,為了圓一個青春期的夢想,還得在異國一再忍受別人異樣的眼光和不公平的對待。

千萬不要以為華人在外國讀中文是一件簡單的事。這裡說的華人,是指像我這樣,接受過完整中文教育、說得一口流利普通話、寫得一手通順文章的,華人。

我跟他們說,我是來圓夢的。他們把我當笑話。瑞典人不是美國人,他們不是喜歡作夢的民族,跟瑞典人談夢想,他們會不自在的,除非你還不滿二十歲。

一開始,他們當我是來胡鬧的,不打算讓我入學。我解釋了一堆,最後提醒他們我有入學的權利以及差別待遇的嚴重性。他們無法阻擋我,只得放行。我沒有絲毫勝利的喜悅,卻得為自己落在這種不受歡迎的處境裏而憂心不已。

開學後,我刻意保持低調,一切也都還算平靜。

十月初的作文課,作文老師讀了我的第一篇作業以後,就說:「你是在浪費時間。我的課你以後不用來上了。」我當然可以把她的話解讀為讚美,可是感覺起來又好像不是那麼一回事。

同樣的話,她又對我說了幾次。最後,她建議我找教授談去。她說:「也許你可以直接唸碩士,如果教授喜歡你的研究計畫的話。」我哪有什麼研究計畫,我來這裡是想要接受教育的,我還有很多需要學習的地方啊。

哎,算了,就和教授談談吧。反正,最糟的情況也就是這樣了。

給教授寫了EMAIL,約好星期一見面。……

其實,上不上這些課對我來說並沒有什麼差別。老師說的也是真的,這裡的大學C級中文課程就跟台灣小學中高年級學的差不多,上這樣的課,我真的是在浪費時間。可是不去上課,拿不到學分,我下學期申請助學貸款就會有問題。……

回想這一路走來,我覺得好累。我不知道我還能堅持多久。……我還要堅持多久?

「命中有時終需有,命裏無時莫強求。」難道我是在強求一個不屬於我的東西嗎?只不過是中文系耶,在台灣根本不是什麼熱門科系,在瑞典也比不上英文系或是日文系熱門。我在這裡的大學學過兩年日文也修過一學期的英文,都沒有遭遇到什麼阻礙,我搞不懂為什麼我的中文學習會變得這麼棘手複雜。

賴英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上個星期的床頭書是《公主向前走》〈The Princess Who Believed in Fairy Tales〉,很適合如我這般相信童話故事、卻又一再因為錯誤的期待而受傷害的「公主」們。這是一本用童話故事包裝的心靈成長書,裡頭提到的論點是我老早就在其他同類的作品裏看過的,不過心靈成長書或是勵志書本來就是要拿來反覆閱讀的,光知道這些道理還不夠,一定要把它們化作自己的信念,並且要在生活中付諸實行,這樣才算達到讀此類書籍的目的。

以下是我覺得有意思的一些書中片段:

****************************************

-要讓事情改變,你必須先改變你自己。P.91

-快樂是一種選擇。P.92

-愛使人感覺愉快。如果你並不感到愉快,那就不是愛。P.111

-童話故事是會實現的,不過他們往往跟人們一開始想像的不同。P.112

-海洋和生命是非常相似的,你必須放鬆、放手。如果你相信它會讓你漂浮,那麼它就會讓你漂浮。如果你與之對抗,相信它會將你吞沒,那麼它就會將你吞沒。全在於你自己的選擇。P.139

-除非你去做,否則你永遠不會相信自己做得到,去做吧!你會發現很多事情都是如此。P.140

-恐懼與懷疑讓人對顯而易見的東西視而不見。P.143

-每個人的旅程是不同的,某個人的正確道路對另一個人而言則未必正確,只有自己的心知道正確的路。P.157

-要一個人待在他熟悉的地方太容易了,即使他在那兒並不快樂,甚至受盡傷害。P.176

-每個人都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每個人也都對處理自己的痛苦有責任,不能遷怒別人。P.202

-比起快樂,痛苦能教你更多東西。P.206

-你昨天的生活方式決定了你的今天,但是你今天的生活方式將會決定你的明天。每一天都是一個新的契機,每一天你都有機會活出你想要的生活。P.206

-從現在起,你要欣賞自己的脆弱,如同欣賞你最愛的紅玫瑰;你要欣賞你的敏感,它為你打開了一扇門,讓你擁抱歡愉,因為能夠感受最深傷痛的人,才能夠體會最大的喜悅;你要欣賞你的恐懼,因為由於它們的挑戰,使你得以發展出力量與勇氣,像一位勇敢的騎士般面對戰役;你要欣賞你的夢想,因為它們說出了你內心的渴望,也透露出整個存在在你身上的計畫。P.211

-青鳥只是來和你一起慶祝你的幸福,迷人的王子也是如此,他們並不負責帶給你幸福。P.221

-如同海水的漲落,我們也隨著生命的浪潮漲落,體會到唯一不變的,就是變動本身。P.229

****************************************

心靈成長絕對不是什麼洋人的新鮮玩意兒,孔子說:「君子無入而不自得」,這不正是坊間所有的心靈成長書所要教導我們達到的理想境界。《大學》裏說的「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和勵志書裏講授的自我實現的方式其實也沒有太大的不同。所以有空翻翻我們老祖宗寫的一些經典,對我們的人生也是會有幫助的。



【書名】公主向前走(The princess who believed in fairy tales)
【作者】Marcia Grad
【譯者】葉彥君
【出版社】方智出版社
【初版日期】2000年09月

賴英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讀推理小說讀到掉眼淚,那還是第一次。我相信大多數的人讀到《蛇之形》〈The Shape of Snakes〉最後一頁的時候,一定會像我一樣被那封安妮寫給女主角的信感動得痛哭流涕。米涅‧渥特絲〈Minette Walters〉說故事的能力從來沒有讓我失望過,她是近幾年來我最喜歡的作家之一。

我從小就嗜讀推理小說,福爾摩斯系列是我的推理啟蒙書,在我還不認識台北的時候,我就對霧濛濛的倫敦有了想像。亞森羅頻只讀過一兩本,我不知道為什麼我對那個系列沒有很感興趣。國中時代,我不記得我看過什麼特別的推理小說,那段時期我好像只看言情羅曼史。高中的時候讀了某個出版社〈林白?〉出的一系列西方經典推理小說,因此認識了阿嘉莎‧克麗絲蒂〈Agatha Christie〉、艾勒里.昆恩〈Ellery Queen〉、范達因〈S. S. Van Dine〉等等古典推理小說界的巨匠,也開始看皇冠出的日本推理小說。重考的時候赤川次郎的小說是我的枕邊書,他的文字簡單易懂,故事情節宛如少女漫畫,很符合當時我的需要。上了大學以後就什麼都看了,不過我還是偏愛長篇推理,赤川次郎太淺薄了,我越來越不感興趣〈年紀大了?〉。一直到移居瑞典之前,我都還是遠流「謀殺專門店」的訂戶,每個月會固定收到兩本精裝的推理經典。

渥特絲的小說夠厚,對書中人物的心理描述夠深刻,事件發生的環境氛圍又跟現實的英國社會緊密契合。舉最近一年裡我看過的她的兩本小說為例〈記性不好,太久以前看過的書總是記不大清楚,且那些書又都不在身邊,因此只敢拿手頭上有的書來舉例〉,《蛇之形》講述的是幾個貪婪自私的白人對一個殘障黑女人的歧視和迫害,《狐狸不祥》〈Fox Evil〉裏穿插著英國鄉間獵狐者和反獵狐者之間的衝突〈幾個禮拜以前,我也在瑞典的報紙上看到相關報導〉以及遊民的問題。與古典推理小說不大一樣的是,渥特絲小說裏的兇手不難猜出來。其實渥特絲小說的迷人之處本來就不在複雜的推理過程,而是在細膩的犯罪心理的描寫。

今年的哥德堡圖書展〈Bok & Biblioteksmassan〉的主題是英國文學,主辦單位在英國文化協會〈The British Council in Sweden〉、英國出版社協會〈The UK Publishers Assocaition〉、英國貿易投資總署〈UK Trade & Investment〉以及多家出版集團的協助合作之下,邀請到了四十位英國的重量級作家來訪。米涅‧渥特絲就是其中一名。除了簽名會之外,她還有一場與彼得‧拉佛西〈Peter Lovesey,也是知名英籍推理作家〉關於她最新的一本小說《失常》〈Disorded Mind〉的對談會。哥德堡圖書展已經在上週末結束〈23-26 September〉,無緣得見偶像,令我感覺有些遺憾呢。〈去年來的保羅.科爾賀〈Paulo Coelho〉我也沒見到……〉

賴英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讀文化苦旅是好多年前的事了,內容已經記不清楚,不過當時因為讀了一本絕妙好書所產生的興奮和感動倒是還依稀殘留在心底。余秋雨先生的文字優美典雅,對中華文化的剖析圓融通達,文化苦旅實是當代中文書籍裏的經典之作。

行者無疆是上個星期我在德國的莫澤爾〈Mosel〉河谷旅行時的枕邊書。大師之作仍有可觀之處,不過此書對西方文明的闡述遠不及文化苦旅對中國文化的描寫來得深刻動人。單單作為一本旅遊札記的話,本書內容豐富有趣;但是以文化考察的觀點來看的話,本書就顯得單薄了。大師習慣在某某名勝古蹟徘徊獨坐良久,旁徵博引文豪典籍或觀光指南裏的資料,遙想此地昔日輝煌、憑弔古今風流人物,偶而從當地友人口中得知社會近況,或是經由浮光掠影式的身歷其境獲得結論。基本論述方式似乎與文化苦旅大同小異,但在情感真實性方面卻大異其趣相差甚遠。這是一本以文化包裝的走馬看花式的旅遊書,斧鑿之氣很重。這樣的內容一般的遊記裏也讀得到,或許別的作者文采不若大師,但是人家可沒有高舉著文化考察的旗子招搖。既然是大師親自出馬,既然標榜著文化考察,我期待的是以一種嶄新的視野看見歐洲文明、期待大師在新的疆域裏給我再一次驚艷的感覺,就好像那年閱讀文化苦旅的時候,我從大師筆下重新看見中國文化山水的美麗與哀愁,一見傾心,細看之下更是感動不已。可這次,我失望了。

余先生在文學藝術上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而文學和藝術的確是文化的精髓。只是文化涵蓋的範圍太深太廣,舉例來說,就算一個人讀過所有雨果、巴爾札克、大仲馬、莫泊桑等等重要法國作家的作品,逛過奧塞美術館羅浮宮凡爾賽宮數十回,也不見得這個人就真懂得法國文化。文化由生活而來,未曾在當地生活過、不懂得當地語言,便很難真正領會當地文化習氣。文化考察是很花時間的,余先生以數十載的時間「考察」中國文明、浸淫在中國文化之中,因而抒發出文化苦旅的連篇佳作,令人動容。行者無疆的不夠理想,想必只是余先生太忙的緣故。

賴英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讀「台灣最偉大的世界遺產」及相關文章有感〈http://www.ylib.com/class/topic/show1.asp?Object=gossip&No=3290〉

前幾天遇到一個在歌德堡大學學中文的瑞典青年,我問他中文裏最難學的部分是什麼。他說是漢字,漢字太多了,不過漢字很美。我很想告訴他,他們學的簡體漢字只能算是庸脂俗粉,真正的天香國色非傳統的繁體漢字莫屬。不過這話聽起來就像我的外國朋友在一間瑞典的中國餐廳裏大快朵頤的時候,我突然說,這菜味道不怎麼樣,不如我們臺灣一般餐廳做得好吃。美不美、好不好吃經常是見仁見智的問題,在缺乏對照組的情況之下,這樣的話多說無益,煞風景而已。所以我只說,漢字真的很美、很有意思。

因為是個身處異地的窮學生,在中文書取得不易的窘況下,我經常瀏覽中國大陸的文學網頁。簡體字不是問題,只是對於像「髮」和「發」之類音義皆不同的繁體字簡化成一個樣的簡體字感到不大習慣。對於學習中文的外國學生來說,少個幾橫幾豎,結果好多方塊字看起來都差不多,這樣會讓漢字變得比較簡單易學嗎?

最近我在大學選了一堂日文課。對我的瑞典同學們來說,日文裏的漢字是相當困難的一部分。我們的里子老師不僅要求我們要會讀會寫漢字,還要寫得美。她開玩笑地說,這樣日本人就會覺得你們很厲害。眾所皆知,日文裏的所有漢字都可以用假名取代。假名簡單易學,寫起來速度又快,為什麼我們的日文老師還要花時間教我們寫漢字呢?如果漢字懂得多寫得好是一件令〈日本〉人欽佩的事,那麼身為正統漢文化繼承者的我們,海峽兩岸的全體中國人,是不是該為我們美麗的文字多做點什麼事呢?

每次聽到大陸方面有人提出想用羅馬拼音取代漢字的建議時,我總壓不住心頭翻湧起的憤怒與哀傷。禮失而求諸野,會不會真的有一天我們需要日本人來教導我們的炎黃子孫如何寫漢字啊?

賴英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