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又開始看勵志書了,距離上次大量閱讀勵志書籍隔了十幾個年頭,那時我離開校園了,開始在醫院裡接受實習醫生以及接下來的住院醫師的訓練。看來,每次走這條路的時候我就得看勵志書,這代表甚麼?

勵志書告訴我的,不外是,我應該要有自信、勇氣和毅力,不要害怕,傾聽內心的聲音,活在當下,為自己活。十幾年前,我照著做了,所以我決定不當醫生,並且移居海外。

在瑞典的這十年,我沒有固定的工作,收入微薄,和以前月入台幣十幾萬的情況差很多。如此不得志,我應該比在台灣時更沮喪、更煩悶、更需要勵志書的鼓勵和指引才對。可是在這十年裡,我從不覺得我有這個需要,我過我想過的生活,心情平靜愉快,錢很少,可是屬於自己的時間很多,如果時間就是金錢的話,我是很富足的。

我有後悔過放棄醫生的工作嗎?沒有,除了現在。重新踏上這條路,我知道,如果當初可以再撐個幾年,把住院醫師的訓練完成,取得專科醫師的資格,今天我會輕鬆很多。不必考這邊的執照、不必再去實習,可以直接去我的部門上班。

可是那時我真的撐不下去,覺得自己快溺斃了,不離開,就是死路一條。

為何想回頭行醫?我是不是在自找麻煩?那麼辛苦才掙脫的泥淖,為何我又想往裡跳?走回頭路有幾個理由,最主要的是,我想知道,當初放棄醫學我有受到外在因素的影響,感情問題,現在的我已經沒有這方面的顧慮了,我覺得自己比較成熟穩定了,這樣的話,我是不是就可以把這份工作好好完成?行醫不是我最想做的事,可是這是一份好工作、有意義的工作,我願意再嘗試一次。

或許,醫學對我來說,真的是「食之無味,棄之可惜」。過去十年,我不想當醫生,可是也不捨得把我的醫學書籍丟掉。十幾年前出版的醫書,都算是古籍了,裡頭的一些統計數字和診斷治療方式可能都需要修正了。聽診器還留著,深藍色的Littmann聽診器,聽頭上方繫著一個粉紅色的塑膠圈,嬰兒室裡繫在新生兒腳踝上的那種,塑膠圈上寫著我的名字,太久了,原子筆的顏色都被歲月漂白了。

背了十幾年的包袱,是該放下的時候。要嘛,好好利用裡頭的東西,不然,就都丟了吧!

我應該要有自信、勇氣和毅力,不要害怕,傾聽內心的聲音,活在當下,為自己活。這是勵志書教我的,我應該奉為圭臬的。當初我這麼做了,接著過了十年幸福快樂的日子。現在,或者半年後,我又需要作選擇了,我沒有理由不聽勵志書的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賴英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