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維多利亞皇宮劇院不如女王陛下劇院富麗堂皇,用來演勞工階級奮鬥抗爭故事也算相得益彰。維多利亞街一帶正在進行都市重建工程,因此劇院周圍看起來有點混亂。

2014_04_26_01

《Billy Elliot》是我最喜歡的電影之一,每次看都要掉眼淚。早就想看音樂劇版的《Billy Elliot》了,可是三次去紐約都沒有逮到機會。也還好沒在紐約看,我在紐約看過三齣音樂劇,因為時差,每次都看到睡著。上劇院之前我聽過《Billy Elliot》音樂劇的錄音,覺得音樂不怎麼樣,沒有特別動人的歌曲〈Elton John作曲的耶!〉,我想音樂劇一定不如電影好看。結果,我發現我錯了。坐在劇院裡看表演的時候我被打動了好幾次,又哭又笑的,很入戲。

演Billy的13歲男孩〈倫敦有四個男孩輪流演出,我們碰到的是Redmand Rance〉長得可愛又有才能,戲演得好、舞跳得棒。當他演Billy第一次成功做出芭蕾舞旋轉動作時,台下掌聲如雷,他的臉上也自然地呈現出一副不可思議的歡喜表情,這真的很厲害。厲害的不是他會跳舞,而是在舞台上連續演了三年的Billy後,依然可以生動地表現出第一次旋轉成功時的驚喜模樣,實在了不起。芭蕾舞老師和Billy的爸爸也演得很出色,他們三人之間的互動關係、情感的交流是這齣戲最感人的部分。音樂劇的導演和電影的導演是同一人,我們可以看到兩者之間的關連,但有些段落的舞台表現方式是和電影截然不同的,令人耳目一新。

「Stay true to yourself」是小比利成功的因素,我很佩服他的勇氣,如果十幾歲的我也能那麼勇敢就好了。遇到有慧眼的師長以及擁有肯接納支持的家人也很重要,比利的父親對他的愛,那麼無私的愛,是我從來沒有感受過的。

2014_04_26_05





後記:從倫敦回來後又看了一次電影《Billy Elliot》,哭了兩次。看到最後成年Billy擔綱跳《天鵝湖》的劇院,Theatre Royal Haymarket,赫然發現那就是在專演《歌劇魅影》的女王陛下劇院對面的那一間。

2014_04_25_12

theaters


後記:《Billy Elliot》的導演是Stephen Daldry,他2008年的作品《The Reader》也很好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賴英明 的頭像
    賴英明

    在我的房間裏

    賴英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