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julie julia在電影《Julie & Julia》裡,年輕的茱莉在煮荷蘭醬的時候說了一句至理名言:「黃油永遠不嫌多〈You can never have too much butter.〉。」她說:「每次你嚐到一種超乎想像的美味時,你想知道裡頭加了些甚麼,答案總是黃油。」這幾句話說到我的心坎上了,我聽了猛點頭。如果你對西方料理有點研究的話,你就知道茱莉說的一點都沒錯。茱莉的話怎麼會有錯呢?她師法的可是傳奇名廚茱莉亞‧蔡爾德〈Julia Child〉呀!

將正統法國料理引入美國尋常百姓家的茱莉亞說過:「有油才香〈Fat gives things flavor〉。」她給怕胖的人的建議是:「改用奶油〈If you're afraid of butter, just use cream.〉。」非常幽默。你知道黃油〈butter〉和奶油〈cream〉有何差別嗎?在台灣的時候,我以為塗在吐司上的butter和抹在蛋糕上的cream是一樣的東西,都叫奶油,所以每次煮玉米濃湯我加的都是butter而不是cream。來了歐洲我才明瞭butter和cream有何不同,到超市看看就知道,黃油是固態的,磚頭似的一塊一塊用紙包著,液態的奶油則是裝在瓶子或紙盒裡。黃油和奶油都是乳製品,成分類似,黃油的含脂量在80%左右,奶油的含脂量較低。含脂量35%的奶油快速攪拌後會變成白色幕斯狀,可作為蛋糕裝飾或甜點佐料,就是我們在麵包店裡看到的奶油,我以前一直以為奶油就是長這個樣子。雖然奶油像是黃油和牛奶的混合物,可是在一般食譜裡,例如,巧克力布朗尼〈brownie〉裡一定要加黃油、煮義大利奶酪〈panna cotta〉只能用奶油等等,兩者不是可以替代的。

茱莉亞和她丈夫水乳交融,電影結束時字幕提示他們二人幸福快樂地活到九十幾歲,看到這裡我的臉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嗜食黃油的蔡爾德夫婦都很長壽,或許動物性油脂並不像我們以為的那麼可怕也說不定。我想起我阿嬤,以前和她一起吃飯時我經常抱怨飯菜太油膩,她總是不以為然地回答:「無油心會嘈。」喜歡用豬油炒菜的我阿嬤比茱莉亞更長壽〈老天保佑,希望她能健健康康地活到一百歲!〉,這是不是另一個油脂無罪的證明?

我喜歡吃黃油,每天早晨在熱麵包上塗抹一層黃油,趁油脂將化未化之際咬上一口,嗯嗯嗯,那香氣那滋味大概可以和我父親描述的他小時候餓極時吃豬油醬油拌飯的感受相比擬。冷藏的黃油是每個歐美家庭裡不可或缺的食材,我做菜可以不用黃油,可是烘烤糕點時就非用黃油不可。要做出香甜軟滑的西式糕點,黃油和奶油絕對省不得,油放少了或以其他低脂食材代替,口感和味道就不對了。

我抵擋不住黃油的誘惑,然而每當我大快朵頤油滋滋香噴噴的美味食物時,腦海裡總會突然浮現一個電視公益廣告的畫面:有人用吸管吸食一杯加了很多鮮奶油的巧克力飲料,吸著吸著,吸管塞住了……。那個廣告非常傳神地表達了高脂血症和心血管疾病的關聯,令人印象深刻。雖然最新的研究報告顯示攝食飽和脂肪和肥胖以及心血管疾病的關係並不明確,可是油膩的食物對健康有害的觀念早已深植人心,要大家立刻揚棄成見並不容易。我很想像茱莉和茱莉亞一樣全心全意擁抱黃油,可是我依然心存顧慮,我還在學習。

如果你喜歡烹飪節目,你一定會喜歡《Julie & Julia》這部電影。在鍋鏟瓢匙和法國美食的香氣中我們看到不同年代的兩個女人努力實現夢想的故事,她們做她們喜歡做的事,設定目標、全力以赴,幾經波折,她們成功了,溫馨美好的結局是導演Nora Ephron的基調,就像導演的前作《Sleepless in Seattle》和《You've Got Mail》都有它們代表的時代意義,《Julie & Julia》成了二十一世紀第一部帶動大口吃黃油風潮的電影。

Sleepless in Seattle
Youve Got Mai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賴英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