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星期天的瑞典DN報紙上有一則小小的新聞,標題是《採莓人空手返鄉》。這幾乎已經不算是新聞了,來自東南亞的採莓工人拿不到薪水的報導每年夏天都要見報好幾次。瑞典政府有關單位已經頒布了保障外籍勞工福利的新規定,可是因為外籍採莓人的雇主是外國的人力仲介公司,瑞典的法規對他們的約束力有限。

瑞典的國土面積有台灣的十二點五倍大,其中二分之一是林地,也就是說瑞典的森林面積有至少六個台灣那麼大。無邊無際的森林是瑞典最珍貴的天然資源之一,除了木材以外,野生的藍莓和越橘也很有經濟價值。

野生的漿果味道特別鮮美,可是採摘也特別不方便。低矮的灌木叢長在森林深處,摘採漿果時得一直低頭彎腰。採莓工人的工作很辛苦,期限只在夏天,收入又不高,現代的瑞典人沒有幾個肯幹這種臨時性的苦工。請不到刻苦耐勞的本地人,瑞典的漿果公司只好向外籍勞工招手,最近幾年每年夏天來瑞典工作的外籍採莓人約有三四千人之多,大多數來自東南亞。

在風調雨順的年份,一整個夏天瑞典的森林裡有摘採不完的漿果,採莓人的工作多,收入也相對豐厚。兩個月的工作可得三四萬塊瑞典克朗〈約台幣十六萬元〉,扣掉來回瑞典的費用,實際所得約半數,對來自泰國越南孟加拉等地的農民工人來說,夏天來瑞典採莓是投資報酬率相當高的工作。然而漿果是野生的,收穫要看老天爺的安排,漿果晚熟或數量極少的時候也是有的,這時無工可做的採莓人就成了觀光客,不僅沒有錢拿,還得自掏腰包支付食宿。

瑞典的漿果公司收購的只是一袋一袋的漿果,論斤計酬,採莓人並不是瑞典公司的員工,雇用他們的是東南亞當地的人力仲介公司。瑞典政府要求人力仲介公司付給採莓人底薪,以確保採莓人不會做了一個夏天工以後賺不到一毛錢,甚至背了一身債;採莓人的居住環境和工作條件也應該符合瑞典勞工標準。但是規定歸規定,陽奉陰違的人力仲介公司不少,不懂得爭取自己權益的採莓人很多,窮人總是比較認命、比較好欺負,因此《採莓人空手返鄉》的報導屢見不鮮。

有問題的不只是外國的人力仲介公司,瑞典的漿果公司要人卻不願意負擔責任的態度也有可議之處。在星期天的那則新聞裡,壓榨剝削160名泰籍工人的是一間位於瑞典中部的漿果公司,公司負責人捲款潛逃,底下的人只能乾瞪眼。瑞典的員工還有保險金救濟金可以領,幫那間公司摘採漿果的外籍勞工甚麼都得不到。

離鄉背井到海外討生活從來就不是件容易的事,舉債出國最後卻一無所獲,一個貧困的家庭可能就這麼瓦解了。小時候讀過「誰知盤中飧,粒粒皆辛苦」的詩句,我懂得舊時代農人的辛勞,知道一碗白米飯得來不易。可是在二十一世紀的今天,在如此強調公平與正義的瑞典,我不敢相信我在超市裡買的野生藍莓其實是無數外國人的淚水。這樣的藍莓嘗起來非常辛酸苦澀,烘烤出來的藍莓派令我難以下嚥。

barplockare.jpg
圖片:在瑞典布甸〈Boden〉郊外森林裡採藍莓的泰國勞工
來源:http://www.dn.se/
Foto: Robert Henriksson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賴英明 的頭像
    賴英明

    在我的房間裏

    賴英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