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瑞典放送 (79)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這是為中國網絡雜誌《挖挖哇》寫的介紹斯德哥爾摩和瑞典流行音樂的短文。

城市風情


如果你在一個晴朗的夏日午後來到斯德哥爾摩,你一定會立刻被她光彩耀眼的魅力吸引住。廣大的天空、蔚藍的海水、來來往往的各色舟楫和沿著水邊矗立的古典建築是斯德哥爾摩最優美的風景,也是斯德哥爾摩之所以被稱為“北方威尼斯“的原因。

地處湖海交接處,斯德哥爾摩的中心區域由大大小小十四個島嶼組成,在市區散步時,走一走很容易就會走到水邊。斯德哥爾摩或許不是世界最美麗的城市,卻很可能是全球最乾淨的首都,這裡的湖水和海水清澈無污染,即使在市中心的水道裡釣魚或是游泳都沒有問題。

老城(Gamla Stan)是斯德哥爾摩歷史的起源和地理的核心,面積三十六公頃的小島上保留著北歐最完整的中世紀建築群,瑞典王宮、斯德哥爾摩大教堂和諾貝爾博物館均位於此地。老城的迷人之處在於蜿蜒其中的狹窄巷道以及巷道兩側櫛比鱗次的可愛店鋪和溫馨餐館,不僅每個來到斯德哥爾摩的觀光客都會到此一遊,本地人也喜歡在老城裡逛街吃飯,因此不分寒暑這裡總是人潮洶湧。想要比較深刻感受老城幽遠風情的人不妨在冬夜來此,晚上八九點以後遊人漸稀,昏黃的燈光下細雪紛飛,獨自漫步在鵝卵石鋪成的寂靜小路上別有一番情趣。

與大部分歐洲國家的首都比較,斯德哥爾摩的美比較樸實自然,這裡沒有太多富麗堂皇的建築,也少見燈紅酒綠的所在,這是一個安靜清新的城市,顯現出來的正是俐落簡約的瑞典風格。當你走累了,可以找個露天咖啡座或者就在廣場周圍的長條板凳上坐下來,仔細觀察你就會發現,無論食衣住行,瑞典人喜愛的風格也大抵是這麼自然簡單的。



城市音樂

瑞典的流行音樂非常國際化,很多歌手和樂團都以英語演唱,因此我經常錯把一些瑞典的新人歌手和樂團當成舶來品,直到某一天在電視上聽到他們開口說瑞典話,我才恍然大悟原來他們是瑞典人。所以在瑞典最常聽見的音樂其實是英語歌曲,來自英美的或是瑞典本地的,這點可能和大多數非英語系國家不一樣。瑞典製造的ABBA、Roxette、Europe、Ace of Base和The Cardigans等樂團的英語歌曲曾經風靡全球,令瑞典流行音樂在世界樂壇佔有一席之地。

以瑞典語演唱的流行歌曲也不少,其中“許洛給“(schlager)和“伴舞樂隊“(dansband)是比較獨特且相當受普羅大眾歡迎的兩種音樂類型。Schlager和dansband音樂通常曲風輕快俏皮、歌詞易唱易學,schlager歌曲和歐洲歌唱大賽(Eurovision Song Contest)息息相關,只要是曾經代表瑞典角逐歐洲歌唱大賽的歌曲和歌手都可以被歸類為schlager;dansband音樂由編制簡單的樂團演奏演唱,一般作為跳雙人舞時的伴奏音樂。此外,瑞典民謠雖然屬於小眾音樂,其清新優美的詞曲卻最能反映出瑞典人崇尚自然的天性。


賴英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歐卡拉村Akalla By的仲夏節園遊會。
仲夏節就是夏至,在北歐大部分地區,夏至這天的白日時間約有二十個小時左右,北極圈以內的太陽是不下山的。因為日照充足,氣溫高升,植物繁盛,獵物肥美,自古以來,北歐人就有慶祝仲夏節的習俗。
仲夏柱midsommarstång約在六百年前由德國傳入瑞典,高聳挺立的圓柱加上兩側懸掛的圓環,代表的正是男性生殖器官。圍著仲夏柱唱歌跳舞的傳統應該和古代陽具崇拜的祭祀儀式有關。
頭戴花環身穿白色衣裙是現代瑞典女孩在仲夏節的標準裝扮。花環以樺樹軟枝編成,再以樹葉花朵裝飾,雖然多見於婦女孩童的頭上,其實男人也是可以戴的。
仲夏節晚餐,主菜是醃鯡魚、蝦夷蔥拌酸奶和新鮮馬鈴薯。鯡魚和酸奶我都不喜歡,所以一如過其他瑞典傳統節日,我吃兒童餐─瑞典肉丸。
仲夏夜之舞。
瑞典人喜歡跳舞,dansbandsmusik〈一種旋律輕快的流行音樂,由編制簡單的樂隊演奏演唱,作為跳雙人舞時的伴奏音樂〉也很受歡迎。
我以前最喜歡提北,因為提北愛說話,可是現在越來越喜歡辛谷。辛谷是母貓,愛乾淨、守規矩又有冒險精神,不像公貓提北、席北那麼懶散又膽小。
六月茉莉。
我們家的茉莉花比台灣常見的那種大,可是沒有那麼香。
娶了紅玫瑰,久而久之,紅的變了牆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還是「床前明月光」;
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沾的一粒飯黏子,紅的卻是心口上一顆硃砂痣。〈張愛玲《紅玫瑰與白玫瑰》〉

賴英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0) 人氣()

我們花園裡的鬱金香開得正美



春天的天氣忽冷忽熱、忽晴忽雨,就和繼母喜怒無常的臉色一樣,讓人難以捉摸。拿「春天後母面」這句台灣諺語來形容瑞典的春天,也同樣正確。一個星期以前斯德哥爾摩這裡的氣溫降到冰點,還下了一場小雪,週末的氣溫卻一下子升高了二十度,感覺像夏天。

北歐人對夏天感覺特別敏銳,只要氣溫一上升、天氣一放晴,大家馬上迫不及待地換上夏服走出戶外,或坐或躺,盡情享受陽光的滋潤〈或說是煎烤〉。最近幾年瑞典的夏天氣溫屢創新高,恐怕又是一個溫室效應作祟的例子,可是我還沒有聽過有哪個瑞典人抱怨夏天來得太早或是高溫持續得太久,當瑞典人說:「天氣好熱喔!」時,他們曬得紅彤彤的臉上是帶著滿足的笑容的。


賴英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瑞典沒有聯考,只要有高中畢業的學歷每個人都可以去申請大學的課程。個別課程有不同的申請條件,例如理工科系一般會要求學生的高中數學、物理、化學成績達到某個標準、人文學科可能會特別注重英文和歷史的成績等等。申請大學課程很方便,學習進度很有彈性,而且學雜費全免,在瑞典當大學生真的很幸福。

瑞典人好像沒有什麼重點名校或是熱門科系之類的迷思。烏普薩拉大學〈Uppsala universitet〉和隆德大學〈Lunds universitet〉是有數百年歷史的歐洲名校,可是位於大都會區的斯德哥爾摩大學〈Stockholms universitet〉和哥德堡大學〈Göteborgs universitet〉反而更受青年學子的青睞。醫學系和法律系會挑學生,可是最近幾年中文系和日文系初級課程的招生名額也出現僧多粥少的現象,錄取率大約只有百分之五十。感覺上,瑞典人的學習比較沒有那麼功利取向,瑞典父母也很少去干涉子女的志願選擇。

瑞典學生的學習自由,我想一部份應該和他們的經濟獨立有關。大部分的瑞典大學生都住在學生公寓裡,也不再跟家裡拿錢,他們主要的經濟來源是學生貸款,一個學期修二十個學分的話,一個月可以領六七千塊瑞典克朗,其中三分之一是學習津貼,政府補助學生的,以後不用還。六七千克朗剛好夠付一個月的房租和生活花費,省喫儉用的話,還可以存點錢去旅行。因為無需在經濟上受制於人,學生可以理直氣壯地去唸他們想唸的書,沒有後顧之憂地去嘗試、去追尋他們的夢想。瑞典有全世界最好的社會福利制度,由此可見一斑。

然而,自由放任的教育制度也不是沒有缺點的,碰到心性不定的年輕人,這個學期修法文,下個學期選電腦程式設計,接著唸考古學,結果在大學裡待了四五年也畢不了業。倒是一些由職場回流的三十多歲的學生比較清楚自己要的是什麼,更能有效地運用教育資源。不管怎麼說,我非常欣賞瑞典的教育制度,沒有換系選課的限制、學生可以盡情嘗試、遨遊於不同知識領域,更棒的是沒有聯考的障礙、任何人只要想唸書隨時都可以重回校園,所謂的人本教育,應該是這樣的吧?這樣海闊天空的教育制度,台灣人什麼時候才能擁有呢?


賴英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5) 人氣()



過了瑞典百年來最溫暖的一個三月,大家都以為春天提早到了,誰知道四月的天氣陰晴不定,氣溫比三月時降了十度,今天斯德哥爾摩這裡還下起了雪。北歐的四月雪也不是很罕見,只是我們被三月的好天氣矇蔽了,妄想夏天就要到了,才會對正常的四月天氣感到失望。

不過根據氣象預報,再過幾天氣溫就會回升。我很期待開始花園裡的園藝工作,雖然患有嚴重花粉症的我在這早春時節應該要儘量待在室內才對。


賴英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復活節在西方是一個很重要的宗教節日,因為耶穌基督在將近兩千年前的這一天死而復活。耶穌被羅馬人釘死在十字架上的那天稱為基督受難日,確切日期無從考察,據信是發生在西元27至33年間的某個三月或是四月的星期五,耶穌門徒相信耶穌在死後第三天復活。復活節的日期並不固定,類似中國的農曆節日,依月亮朔望的週期而定,在每年春分月圓之後的第一個星期日舉行,今年的復活節是在四月八日。

雖說是紀念耶穌基督復活的節日,可是許多與復活節相關的民間習俗不僅與基督教完全無關,甚至是沿襲過去被基督教會視為毒蛇猛獸的異教傳統。春分過後是古代異教徒慶祝大地回春萬物復甦的時節,今日常見的復活節裝飾品,雞蛋、小雞、兔子等等,都有象徵新生和繁殖的意思。瑞典小女孩會在復活節前的星期四〈skärtorsdagen〉這天打扮成巫婆的模樣〈påskkärring〉提著一籃自製的卡片或其他小玩意兒挨家挨戶去換糖果,傳說這天是巫婆集體飛往布洛庫拉〈Blåkulla〉與魔鬼尋歡作樂的日子,小孩不懂這些,百無禁忌,他們扮巫婆純粹是因為好玩。



在瑞典,耶誕節的裝飾以紅色為主,復活節則是黃色,黃色的春花、黃色的雞毛、黃色的桌布、黃色的窗簾,到處可見黃色的蹤影。為什麼黃色會成為復活節的代表顏色?這跟耶穌復活有關係嗎?答案是沒有關係,教會的復活節禮拜儀式上根本不使用黃色。原來只是因為瑞典人覺得適合和復活節搭配在一起的東西都是黃色的,例如黃水仙、黃羽毛、黃雞蛋,除此之外,黃色也是代表太陽的顏色,在漫長冬季裡,人們舉目所見就是黑夜與白雪,好不容易春天來了,陽光般溫暖明亮的嫩黃正是最適合「春節」的顏色。

復活節也是一個家族成員團圓聚餐的日子,吃的東西和耶誕節的差不多,火腿、香腸、醃鯡魚、燻鮭魚等等,耶誕節時沒有吃完的食物現在都可以拿出來再吃一次。雞蛋和羊肉是特別屬於復活節的食物,我對白煮蛋興趣缺缺,可是各式羊肉料理我都很喜歡。

在西方人過復活節的時候,我們過清明節。清明掃墓祭祖,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日。清明節時吃的潤餅,新鮮薄餅內包著現炒的豆芽菜、蘿蔔絲、筍絲、滷肉、豆干絲及蛋皮等,再灑上花生粉及糖粉,最後捲成圓筒狀食用,嗯,美味可口,比西方人的大魚大肉好吃多了,讓身在異鄉的我想念不已。……


賴英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9) 人氣()

1989年出生的心谷今年滿十八歲,換算成人類的年齡應該有八九十歲了吧。因為是很老很老的貓,所以不久前她突然生病的時候我們都很擔心。她連續兩天不吃不喝體乏嗜睡,和平時朝氣蓬勃的狀況差很多,我們不知道要怎麼幫她,只好趕快帶她到獸醫處求診。獸醫檢查完畢說她有感染的現象,至於確切病因是什麼他也說不上來。皮下注射了抗生素和維他命以後,獸醫叫我們隔天再帶她過來吊點滴。兩次治療費用加起來一共是五千塊瑞典克朗,折合台幣約兩萬三千元,非常昂貴。還好心谷在治療過後逐漸恢復健康,這錢花得並不冤枉。



我大學聯考第一次考上陽明醫學院醫技系〈現在的陽明大學醫學生物技術暨檢驗學系〉,因為知道不會去唸所以也沒有去註冊。在補習班混了一年,第二年考上台大獸醫系,台大獸醫的錄取分數好像比陽明醫技低,標準的越補越大洞的典型,雖然我覺得當獸醫可能會蠻有趣的,可是因為我有「恐鳥症」,經常被喙尖爪利的各類鳥禽嚇得流鼻血,所以我想我並不那麼適合當獸醫,儘管如此,我還是去台大註了冊然後辦休學,過了當半天台大人的癮。

在瑞典,醫療工作滿吃香的,醫生、護士、牙醫都很容易找到工作,薪水也很不錯。可是我不知道獸醫的收費竟然這麼高,而且病患還不少。很多瑞典老年人都和他們的貓狗相依為命,他們對寵物付出的感情就和對待子女一樣,一旦寵物病了,他們不可能棄之不顧,可是大多數依靠退休金過活的老人並不富裕,五千塊瑞典克朗可能是他們一個月所領退休金的三分之一甚至二分之一,要他們一次支付這筆錢可能會很很不容易。還好有寵物醫療保險,從小狗仔貓時保起,平時一點一點慢慢繳,就不會覺得吃力,人會老,寵物老得更快,等到我們心愛的貓狗又病又老的時候,我們就可以給他們最好的醫療照顧。可惜我們家的三隻貓都沒有保險,而且因為他們都已經是十幾歲的老貓了,現在開始投保的話,保費會非常高昂,不划算,所以我們只能祈禱他們永保健康,到了真的不行的時候就請他們自己到花園裡挖個洞跳下去,不要給好朋友添麻煩,這樣才是聰明懂事的乖貓。


賴英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我在今天的《哥德堡郵報》〈GÖTEBORGS-POSTEN〉上讀到陳水扁總統發表台灣要追求獨立的談話的新聞,我知道陳水扁此言一出必定又會在台灣造成滿城風雨,反對者肯定又要責怪他興風作浪、禍國殃民,可是他的言論畢竟吸引了國際媒體的注意,讓台灣在國際舞台上有自己的聲音,而且他的「要獨立、要正名」的主張確實也是多數台灣人的希望,他只是盡了國家元首為民喉舌的責任,就事論事,我不認為陳水扁的言論有何不妥。事實上,我還相當佩服他不畏中美強權的威脅、執意讓國際社會了解台灣尷尬處境的勇氣。

台灣有些媒體譏笑陳水扁空口說白話,因為他的訴求根本無法得到台灣立院的支持。正名的重要性,孔子在《論語》裡提到了,他說:「必也正名乎!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事不成,則禮樂不興;禮樂不興,則刑罰不中;刑罰不中,則民無所錯手足。」 如果台灣「要獨立、要正名」的主張是正確的,那該被譏笑的是立法院、是反對黨、是苟且偷安的台灣人,而不是陳水扁。你喜歡永遠生活在北京政府的恫嚇打壓之下嗎?還是寧願讓共產黨來台北當家做主?私底下咬牙切齒地罵中國欺負台灣,等到有人願意站出來為台灣人爭取公道的時候,卻因為害怕遭受池魚之殃而反過來斥責出頭的人多事,這樣的人最沒骨氣。

馬英九說:「中華民國本來就是主權獨立的國家,為何還要獨立呢?」我想請教馬先生:「中華民國在哪裡?」中華民國在1949年遷來台灣的時候已經奄奄一息,等到1971年在聯合國的席位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取代了以後,中華民國算是正式宣告壽終正寢。現在除了幾個用錢買來的邦交國以外,整個世界都不承認中華民國的存在。可是台灣是存在的、是實際的,外國的媒體提到陳水扁的時候是用「台灣總統」稱呼他的。全世界都知道台灣有總統,因此我們可以說台灣是個主權獨立的國家。過去的台灣喜歡打腫臉充胖子、堅持自己是「中國」,睜眼說瞎話,因而導致眾叛親離的悲慘下場。現在的台灣洗心革面、已經準備好以真面目示人,我們要擺脫中國的陰影,開朗自信地重新向世界各國一一做自我介紹:「嗨!我是台灣,一個位於日本和菲律賓之間的小島國。我想和你做朋友。」就算面對中國也一樣。

政治上我支持台灣獨立,可是就文化歷史層面而言,我認為台灣和中國是一脈相傳的,不能捨棄也不該忘記。有了積累千年的中華文化做基礎,台灣才有可能發展出屬於自己的、比中國文化更燦爛的台灣文化。


賴英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2) 人氣()

  • Jan 22 Mon 2007 20:39
  • 大雪

上個星期才在竊喜冬天還沒到、春天就要來了,沒想到這兩三天氣溫降低了十五度,大雪紛飛,斯德哥爾摩這裡轉眼成了銀妝素裹的冰雪世界。

雖然天氣變冷了,在戶外遊蕩的人卻變多了,小孩玩雪、大人賞景,晴空萬里、白雪皚皚。冬天還是要有雪才行,不然北國終日灰曚、了無生氣,我都懶得出門。

PS
無名的系統又出問題了,照片無法上傳,改天再補了。
這是不是一種逼迫會員升級的手段?

沒有照片,請看自拍錄影帶:

背景音樂:《雪の華》 by 中島美嘉


賴英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

昨天晚上瑞典公共電視台SVT的社會問題節目《Uppdrag Granskning》〈職務審查〉揭發了一名不良醫生,看完這個節目我覺得非常痛快,在瑞典現行的醫療法規奈何不了該名野蠻醫生的時候,媒體扮演了社會良心的角色,公佈真相,讓人民來評理,以逼迫有關當局採取行動。

那個蒙古大夫是埃及籍難民,自稱畢業於開羅醫學院並在迦薩地區行醫多年,是骨科專家。他逃難到瑞典後,在難民社區裡繼續行醫,1993年他在自己的房間裡用一把手術刀〈沒有換刀片〉為六名回教男嬰行割禮,沒有麻醉,嬰兒的哭聲撼動整棟公寓,並造成四名嬰兒嚴重感染。以虐待兒童的罪名他第一次在瑞典被起訴,可是最後無罪釋放,因為他事先有得到嬰兒父母的同意。之後他在多家瑞典和挪威的醫院待過,1997年為了取得瑞典醫師執照,他在某醫院接受職前訓練,結束時因為專業知識不足,被指導醫師評判為不宜授予醫師執照。為了獲得在別家醫院的工作機會,他竄改成績單。1999年他捲土重來,在某醫院接受實習醫生訓練以取得醫師執照。在實習的過程中,他因為開了大量的麻醉藥品給病人而受到批評。跳槽到另一家醫院以後,他積習難改,照樣開出大量麻醉藥品並偽造同事的簽名,結果東窗事發被醫院開除。很諷刺的是,在他被實習醫院開除的同時,瑞典的衛生福利部〈Socialstyrelsen〉竟然發給他醫師執照。有了醫師執照,加上其他偽造的文書,他迅速成為某家醫院的骨科專科醫師。從實習開始至今,因為醫療過失,他被告發了八次,其中四次得到有關當局的嚴重警告,包括再次因為在家中為幼兒行割禮而差點整死一名三個星期大的男嬰。

記者請教衛生福利部的專家,為什麼他們不吊銷該名男子的醫師執照?得到的答覆是,他犯的錯誤次數不多。由最近幾年被吊銷醫師執照的案例可以看出,一名醫師至少要被檢舉個三四十次才有可能被吊銷執照。聽到這樣的說詞怎能不令人膽顫心驚?面對醫生,病人非常弱勢,尤其在瑞典,病人幾乎沒有選擇醫生的自由,如果有關當局無法擔負責任、斬妖除魔,還有誰能保障病人的權益?於是,非常罕見地,電視台公佈了這個醫生的姓名、相貌和工作地點。得不到政府的保護,民眾只能自救。

瑞典的醫療體系是這樣的,生病的時候去保健中心〈vårdcentralen〉就診,根據病人的住址,保健中心將病人分配給不同的醫生。保健中心裡的醫生通常是家醫科的醫生,什麼病都懂一點,可是不是專家,如果病人需要專科醫師的治療,他們會轉診。沒有轉診單,病人無法去專科醫師處就診,一般大醫院不接受新病患直接掛號。不管是在保健中心或是一般醫院,病人都不能選擇醫生。堅持非專科醫師不看的人,像我,就可以選擇私人診所,收費會貴個兩三倍。其實一般的小毛病,如果我自己可以做出診斷,我還是會去保健中心拿藥。如果是我不確定的情況,或是我知道這是需要專科醫師才能給的治療,我就會去找專科醫師。總之,我不是很信任保健中心裡的醫生,他們的程度跟我差不多,不能讓我信服。看了昨晚的節目以後,我發現連大醫院裡的專科醫師也不見得都是良醫〈台灣也一樣〉,所以每個人最好都要具備一點醫學知識,醫生做的診斷和給的處方都要上網查清楚,有疑問的話,不妨找另一家醫院尋求second opinion。

昨晚的節目播出後一個小時,該名男子就被所屬醫院暫停職務。他目前任職Sahlgrenska大學醫院Mölndal分院的骨科部,位於哥德堡的Sahlgrenska大學醫院是北歐最大的醫院,裡頭人才濟濟,甚至有諾貝爾醫學獎的得主。原來烏鴉要混進孔雀群裡也不是那麼困難的事。



賴英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

在瑞典唯一可撿的、可以換錢的垃圾是鋁罐,來源可能只有公共垃圾桶。進入垃圾場的垃圾就不能撿了,大多數垃圾場門禁森嚴,民眾可以進去丟棄分類好的垃圾〈通常是體積大的垃圾,一般垃圾車不收的〉,可是不能帶走別人的垃圾。從瑞典人的垃圾裡,我們不難看出瑞典是個富裕的國家。很多被拋棄的家具和電器都沒有損壞,有些看起來還很新,丟的人各有各的理由,我看了只是覺得浪費。

去年悟維和瑪莉賣房子的時候也是丟了一卡車的東西,其中我很想留下來的有幾幅油畫、幾箱書和一個有兩三百年歷史的櫥櫃。雖然那些畫我不是很喜歡,那些書我也不會去讀,那個櫥櫃根本不堪使用,可是我認為書和畫怎麼說都不該淪落到垃圾堆裡,而老櫥櫃是幾代人用過的古董,丟了多可惜。可是因為自己用不到,留著也只是留著,新家儲藏室不大,遲早還是得割捨,所以我就沒有強留。

幾個月前瑪莉的父親過世,老先生的公寓裡也是雜物一堆。子女們各自拿了幾樣想要的東西以後,剩下的可以賣的賣了,不能賣的請慈善機構來運走。瑞典賣二手貨的慈善機構很挑的,樣式普通的桌子椅子櫥櫃檯燈免費送他們還不要。最後那些乏人問津的東西還是被運往垃圾場,途中我搶救下來一套1927年版的安徒生童話集和一隻麥桿紮的耶誕山羊。

瑪莉住了一年公寓以後覺得還是住獨門獨院的房子比較舒服,因此決定賣了公寓。為了賣個好價錢,廚房重新整修,櫥櫃、冰箱、電爐、抽油煙機全部換新。被換下來的廚具和電器當然也是進入了垃圾場。

幫忙丟垃圾的時候,我跟悟維說:「你們這麼浪費會有報應的,下輩子你們可能會出生在非洲。」


賴英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



對於不少寵愛自己的女人或是寵愛自己女人的男人來說,耶誕節時買一套美麗性感的內衣犒賞自己或是慰勞另一半一年來的辛勞顯然是必要的,不然為什麼會有那麼多服飾品牌選在十二月裡大做內衣廣告?

在偃旗息鼓兩年後,H&M年度內衣廣告重回戰場。根據H&M的說法,當初所以停止製作年度內衣廣告,主要原因是模特兒太搶鋒頭,媒體的注意力都擺在模特兒身上,至於她身上穿的是什麼,who cares?H&M喜歡用名模,例如Claudia Schiffer、Naomi Campbell,或明星,例如Kylie Minogue、Bridget Fonda,來促銷耶誕內衣,有了這群艷光四射的名女人加持,H&M的年度內衣宣傳活動一向未演先轟動,然而巨星光芒有時太過耀眼,反而模糊了宣傳焦點。H&M不做內衣廣告的這兩年裡,別的品牌仿效其宣傳方式,在嚴冬裡祭出火辣艷女內衣秀,反應良好,銷售業績一路長紅。眼見內衣市場被其他品牌蠶食鯨吞,H&M了解到光靠自身品牌形象無法突圍,因此決定捲土重來,再度打出無堅不摧的超級美女牌,期望奪回耶誕內衣市場的大好江山。

樹大招風,H&M的年度內衣廣告總是要遭受一些衛道人士、女權主義者的批判。說到這裡,我要澄清一個台灣人常有的關於瑞典或是其他北歐國家的錯誤認知,聽好了,北歐早已沒有什麼色情產業,北歐人衡量色情的尺度也不見得比台灣人開放。雖然只要合情合理,一般瑞典電視節目裡可以出現三點全露的裸體鏡頭,可是故意在鏡頭前袒胸露乳、淫言穢語的話,還是會引起民眾非議。為了避免受到太多指責,今年H&M請來芳齡42歲的法國女演員Emmanuelle Béart擔任內衣廣告模特兒,廣告場景設定在一間普通的公寓裡,宣傳方式將低調地以夜間時段的電視廣告為主,而不打算如往年般攻佔大街小巷的平面廣告看板。

我很喜歡Emmanuelle Béart,我覺得她不僅性感美麗,還有一種高雅神祕的氣質。廣告影片中,貝雅小姐身著一件和服式白底黑邊絲質短睡袍半躺在沙發上看書,窗外下著雪,十二月的巴黎看起來灰灰的。大約是情人該回家的時刻,她起身熄滅客廳的燈,往臥室姍姍走去,在走廊上照照鏡子、覷覷窗外,時不時展露一抹迷人的微笑,半途睡袍滑落下來,露出底下一套黑底白花的內衣。貝雅小姐進了臥室,側躺在床上,一隻灰貓跳上她的床,貓樣的女人用微笑和眼神在召喚著我們〈還是在召喚她的情人?〉,風情萬種。色情嗎?我不覺得。很性感是真的。


相關閱讀:
H&M年度內衣廣告
Karl Lagerfeld for H&M

圖片來源:www.hm.com


賴英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



斯德哥爾摩地區降下了今年入秋以來的第一場雪,風雪氣勢洶洶,鋪天蓋地而來,大眾運輸系統除了地鐵以外全部停駛,走在回家的路上我的眼睛幾乎無法睜開。

都下雪了,氣溫降到零度以下,這樣還算秋天嗎?其實就算沒有下雪,氣溫維持在五六度,我還是認為瑞典的冬天已經來臨了,道理很簡單,就是覺得冷。這樣的寒意會持續到明年的四月左右吧,所以對我來說,瑞典的冬天大約有半年這麼長。難熬的冬天。

在台灣的時候我蠻喜歡冬天的,儘管台灣北部冬季的濕冷感覺並不好受,可是比起夏天的熱氣蒸騰,我比較能夠接受冬天。耶誕節和農曆新年都在冬天,那是我小時候最喜歡的兩個節日,耶誕節的時候可以收寄耶誕卡,春節時可以做的事更多。我最難忘的是過年期間祀神祭祖燒金時生起的那一盆火,冬夜裡的火光,感覺非常溫暖。所以喜歡冬天,或許是因為在冷空氣中特別容易感受到暖意,一張耶誕卡的溫度,一盆紙錢火的溫度,傳送的是友情和親情的熱流,雪中送炭,倍感溫馨,最適合冬天。

為了賞雪,高中時我參加了救國團的合歡山健行,大學時參加了拜訪日韓姐妹學校的學生訪問團,兩次都有看到雪,不過都是積雪,真正見識大雪紛飛的景象還是在搬來瑞典以後。中學時代,我的案頭總是擺著一張讀者文摘送的耶誕卡,卡片上的圖像是一座熊熊燃燒的壁爐,旁邊一棵裝飾華美的耶誕樹,樹後一扇窗,窗外正飄著白雪。功課做了一半,我經常看著那張卡片思春,我想像到了一個會下雪的地方,一間有壁爐的溫暖房子,遇見了一個英俊的男子,我們在壁爐前交纏,日以繼夜……。

現在雪景有了,壁爐有了,男人不缺,但我還不曾和誰真正在壁爐前做愛過。原因是家裡沒有地毯毛皮,壁爐前的地板又硬又冷,裸身躺在那裡恐怕不會太舒服。



賴英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上個星期在哥德堡看了After Dark今年秋季的首演,好好看的歌舞秀,男的雄壯英俊、女的嬌俏美麗〈完全看不出來是男的〉,娛樂效果十足。格局雖然比不上拉斯維加斯的秀,可是內容貼近瑞典人的生活,反而更能讓人產生共鳴,例如他們模仿Carola、Shirley Clamp、Anna Book、Kikki Danielsson、BWO等瑞典知名藝人的表演就逗得台下的瑞典觀眾笑得合不攏嘴。九十分鐘的演出緊湊豐富、絕無冷場,表演者使出渾身解數,觀眾大聲鼓掌叫好,散場後每個人的臉上都帶著滿足的微笑。

After Dark是瑞典最有名的扮裝秀表演團體,成軍至今已有三十個年頭,Christer Lindarw和Lasse Flinckman是這個歌舞團的靈魂人物。我第一次看到他們的表演是在2004年的Melodifestivalen上,Christer和Lasse以一曲洋溢歡樂氣氛的《La Dolce Vita》〈甜蜜生活〉參加比賽,精采的演出讓人過目難忘。雖然最後他們敗給Lena Philipsson的《Det Gör Ont》〈好痛〉,失去代表瑞典角逐歐洲歌唱大賽的機會,可是《La Dolce Vita》迅速成為廣受瑞典民眾喜愛的暢銷金曲,After Dark創造了他們演藝生涯的又一個顛峰。身材纖細的Christer不僅能歌善舞,還是個傑出的服裝設計師,After Dark的表演服飾全由他一手包辦。胖胖的Lasse非常可愛,表情誇張逗趣,是個不可多得的甘草人物。上個星期的表演中有一場二人回顧三十年同台演出的片段,他們說說笑笑,感覺溫馨融洽,看得出來二人姐妹情深。





賴英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 Sep 19 Tue 2006 04:58
  • 選舉



因為戶籍設在哥德堡,所以我回來哥德堡投票。
這是我第二次在瑞典行使投票權。我在台灣住了三十年,也只投過一次票,那次是因為我祖母收了里長的禮物,我才不得不去投票。
吵鬧、瘋狂,我討厭台灣的選舉。
瑞典的選舉比較安靜、比較從容、比較像君子之爭,我比較喜歡這樣的政治氣氛。
應該是因為我來自台灣,從小被洗腦,無法信任左派,所以我的政治立場一貫偏右,兩次選舉我投的都是藍派的票。
上次投人民黨〈Folkpartiet〉,因為我覺得黨魁拉許‧雷永柏里〈Lars Leijonborg〉很有型。
這次因為人民黨搞出侵入執政的社民黨〈Socialdemokraterna〉電腦資料庫的醜聞,我改投溫和黨〈Moderaterna〉。
溫和黨是瑞典最大的在野黨,2002年的選舉大敗以後換了黨魁,發憤圖強,聯合人民黨、中央黨和基督教民主黨組成中間偏右聯盟,來勢洶洶挑戰由瑞典第一大黨社民黨領軍的左派聯盟。
結果如我所願,瑞典變天了,由紅轉藍。
溫和黨黨魁大頭娃娃臉弗雷德里克‧萊恩菲勒特〈Fredrik Reinfeldt〉將成為瑞典的下一任總理。
政權轉移之後,瑞典人的失業救濟金可能會減少,可是工作機會可能會增加;國家給的保障可能會減少,可是人民荷包裡可自由運用的金錢可能會增加。
總而言之,瑞典社會將不再那麼社會主義、齊頭式平等,瑞典人將不再被「完美的」社會福利制度過度保護或牽制。
一個比較有衝勁、有活力的瑞典,是多數瑞典人的希望。

插圖:Kjell Nilsson-Mäki


賴英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8) 人氣()



燦爛的陽光,熱情的群眾,今年的斯德哥爾摩同性戀、雙性戀與跨性別〈HBT〉族群驕傲遊行是有史以來最盛大的一次,參加遊行的男男女女有3 萬多人,路旁搖旗吶喊的觀眾約有40萬人,我是其中之一。

發生在1969年6月28日的紐約石牆暴動〈Stonewall riots〉是點燃近代同性戀人權運動的導火線,為了紀念石牆事件,1970年6月28日同性戀解放陣線〈Gay Liberation Front〉籌劃了一場從紐約格林威治村到中央公園的遊行,算是其後世界各地各類非異性戀遊行的濫觴。Stockholm Pride開始於1998年,每年的八月初舉行,為期一個禮拜,節目精采多元,從輕鬆的歌舞表演到嚴肅的人權辯論,該有的都有,活動的高潮好戲是充滿嘉年華歡樂氣氛的驕傲遊行。


啊,迷死人的歐洲同性戀警察!



Mmmm, Swedish young men, lovely.



美艷的扮裝皇后Babsan〈Lars-Åke Wilhelmsson〉和他的貼身侍衛們



阿拉伯文、英文、希伯來文:作愛,不要作戰!



看起來很酷的蕾絲邊少女們



丹麥來的扮裝醜女〈那麼醜,應該是經過特殊化妝的吧?〉



性感的印地安人



同性戀神職人員高舉著標語:神‧是‧愛



After Dark知名扮裝藝人Christer Lindarw演唱今年Stockholm Pride的主題歌《Kom Ut》〈Come Out〉。我下個月要去看他的秀。



扮裝日本藝妓


看了這麼多有趣的遊行裝扮,我不禁躍躍欲試,打算報名參加明年的遊行,驕傲一下。〈^_^〉


賴英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0) 人氣()

六月六日是瑞典的國慶日,去年開始國慶日才成為瑞典的國定假日。一般國家的國慶日通常是在經歷過改朝換代的流血革命或是脫離他國統治的獨立戰爭以後訂定的建國紀念日,瑞典王國始終沒有真正被別的國家佔領過,王室依然存在,那麼瑞典的國慶日是要慶祝或是紀念什麼呢?

瑞典國慶日的前身是國旗日〈Flaggdagen〉,是由全世界第一座戶外博物館,位於斯德哥爾摩動物園島上的Skansen,的創辦人Artur Hazelius於1893年發起的。那年Skansen舉辦了第一屆春日慶典,慶典在六月六日結束,最後一天的高潮活動就是國旗日園遊會。Artur Hazelius選定六月六日為國旗日的理由有兩個:其一,1523年6月6日Gustav Wasa被選為瑞典國王,奠定瑞典王國大一統的基礎;其二,1809年6月6日瑞典國會批准通過現代政府組成形式,制定保障人民各項自由與權力的相關基礎法案。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以前,國旗日只是一個侷限在斯德哥爾摩的地方慶典,戰爭凝聚起了民族情感,並在有心人士的推動之下,1916年6月6日第一次瑞典全國各地不分黨派都有人揮舞著國旗表達對祖國的敬意。國旗日成為一個全體瑞典人展現國家認同的節日,並在1983年無異議通過立法正式成為瑞典的國慶日。

儘管民間慶祝國旗日的傳統已有一百多年,國旗日〈國慶日〉一直不是假日,直到去年,不知道是因為執政多年的社會主義政府開始向右修正,還是因為受到鄰國挪威人張燈結綵慶祝挪威國慶的熱烈氣氛影響,政府決定取消聖靈降臨節〈Pingstdagen,復活節之後的第七個星期日〉的隔天星期一假日〈Annandag Pingst,也是一個傳統宗教節日〉,改成六月六日國慶日放假一天。瑞典人還不習慣這個新假日,去年的國慶日最受人矚目的應該是極右派種族主義份子的慶祝遊行和極左派共產主義份子的示威遊行吧。今年遊行還是有的,不過精采有趣的節目比去年多很多,拿斯德哥爾摩來說,市中心到處都有演唱會、民族舞蹈表演、中世紀古裝遊行、免費搭乘觀光船進行文學歷史之旅等等,連我們住的這區也在黑瑟碧莊園〈Hässelby Slott〉的花園裡搭了舞台。

本來說好要去看表演的,後來我看悟維一直在忙他的新浴室,似乎對國慶日不感興趣,我就打消了出門的念頭〈雖然心裡很失望〉。我在電腦上看了下載的月9日劇《トップキャスター》〈Top Caster〉,第二集裡出現臭死人的瑞典surströmming〈發酵醃鯡魚〉罐頭,他們演得好誇張,我覺得好好笑。早就聽說surströmming很臭,可是一直沒有機會聞聞看〈品嚐就不必了,我不喜歡吃鯡魚〉,我認識的瑞典人裡好像也沒有人喜歡吃surströmming,喜歡吃inlagd sill〈一般醃鯡魚,有各種不同調味,沒有經過發酵〉的人倒是很多。Sill和strömming有什麼不同?都是鯡魚,在波羅地海抓到的叫做波羅地海鯡魚〈strömming〉,在其他海域捕捉到的叫做大西洋鯡魚〈sill〉。


賴英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上個星期賠了一張機票和一夜旅館費,以為自己已經很倒楣了,誰知道更不幸的事還在後頭等著。今天早上在斯德哥爾摩中央車站,我坐在一輛緩緩開動、將駛往哥德堡的火車裡,座位還沒坐暖,一抬頭,我發現剛剛放在行李架上的筆記型電腦和背包都不翼而飛了!

一回想,大約知道小偷是誰,可是此時火車已經開動了,偷兒應該不會還待在車上,我也不可能跳車去追。我立刻意識到丟掉了的東西是找不回來了,最心疼的是電腦裡一千多張沒有備份的照片,積累了幾年的繽紛回憶就這樣被偷走了。

背包裡有一本從斯德哥爾摩市立圖書館借來的巴塞隆納旅遊書,電腦裡有一篇寫到一半的《來自Barcelona的明信片 ~ La Rambla》,本來打算再寫三篇關於巴塞隆納的遊記,可是電腦和背包都不見了,我寫不下去了。

本地媒體經常報導發生在斯德哥爾摩中央車站附近的犯罪,偷竊、搶劫、販毒、兇殺,什麼事都可能在這裡發生,因此我每次經過中央車站,尤其是希爾格爾廣場〈Sergelstorg〉,的時候,總是加快腳步特別當心。搭乘來回斯德哥爾摩和歌德堡之間的火車不下二十次,我總是把大型行李箱放在出入口附近的行李架上,隨身行李放在座位上方,從不曾發生任何差錯。可是顯然最近我的運氣很不好,才會在這條常走的夜路上遇到了鬼。

他們一夥兩人,東歐人種〈後來周圍的瑞典人跟我說的,我實在不太會辨別東歐、西歐、南歐、北歐人種的差異〉,一人坐在我的旁邊,沉默有禮,主動幫我把電腦和背包放在行李架上〈我竟然還跟他道謝!!〉,另一人用英語詢問坐在我對面的女士:「這裡可是頭等車廂?」女士說不是,頭等車廂在前面,可是那人似乎聽不大懂,繼續糾纏。我的注意力自然集中在說話的人身上,而沒有留意身邊不說話的人的動靜。不說話的人輕輕悄悄地拿了我的電腦和背包,可能以他的大衣遮掩,說話的人眼見同伴得手了,跟女人表示他們走錯了車廂,於是兩人轉身往另一節車廂走去。在火車開動之前,他們順利地回到了月台。五分鐘以後,火車開動了,我才發現我的行李不見了。

就是有這些下賤的害群之馬,少數的東歐人和中東人,到處作姦犯科,才會讓許多瑞典人對移民和難民沒有好感。如果在台北車站偷東西的都是菲律賓人或是印尼人,台灣人還會願意讓東南亞人來台灣工作嗎?不把他們趕盡殺絕,算是有仁有義了!為了糊口而偷竊,我可以諒解。可是盜亦有道,要偷要搶,也該找有錢人下手啊,偷一個經濟情況比他們還不好的人的東西,真的很賤!

巴塞隆納的旅遊書上提醒旅客在機場和車站要看好自己的行李,我不知道斯德哥爾摩的旅遊書上有沒有註明這點。我以前認為那些關於斯德哥爾摩中央車站犯罪率高的報導有些言過其實,現在我要鄭重告訴你,如果你不想在斯德哥爾摩市中心被偷被搶,最好把你的行李抓勞一點。


賴英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1) 人氣()

冬季奧運會的最後一天,瑞典擊敗芬蘭奪得冰上曲棍球項目的冠軍,為瑞典隊在本屆冬季奧運的優異表現畫下了一個完美的句點。此次瑞典共贏得了七金二銀五銅,總排名第六,和四年前鹽湖城奧運金牌掛零的情形比較,瑞典運動員的成績進步神速,值得大家為他們鼓掌叫好。


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冰上曲棍球在瑞典受歡迎的程度僅次於足球,所以即使是平時從不看冰上曲棍球比賽的我,在瑞芬決賽的時候也是很捧場地守在電視機前。冰上曲棍球速度快、球又小,當一群北極熊似的球員聚集在球門前圍攻的時候,我實在看不清楚他們究竟在胡攪蠻纏些什麼。總之,最後瑞典以三比二擊敗芬蘭,再次奪得暌違數載的奧運金牌。「三冠」〈Tre Kronor〉是瑞典國家冰上曲棍球隊的暱稱,他們的球衣上有三個皇冠的標誌〈Tre Kronor也是瑞典王國的標誌,1697年被焚毀的斯德哥爾摩城堡也叫做Tre Kronor〉。瑞典國家冰上曲棍球隊裡人才濟濟,其中多人都是美國國家冰上曲棍球聯盟NHL旗下各球隊的明星球員。


星期一晚上二萬五千人聚集在斯德哥爾摩的國民廣場〈Medborgarplatsen〉上迎接三冠隊凱旋歸來
圖片來源:Magnus Hallgren/DN

Torino冬季奧運的閉幕式非常精采,夢幻的宮廷馬戲表演、華麗的嘉年華遊行、漂浮在半空中的飛人、熱情的火燄和燦爛的煙火等等,很有義大利風情,比開幕式好看。開幕式的部份演出太美國化了,我不是很喜歡。

想當年青春年少的我是那麼的崇洋媚外,一心嚮往新大陸的美好。可是隨著年齡和見識的增長,我對美國的好感有減無增。我依舊喜愛來自美國的音樂、電影和文學,我只是很受不了美國這個國家所代表的世界第一強權給人的壓迫感。我討厭威權,我不希望世界被強權國家操縱。

全球化絕對不是美國化、英語化,而是要利用現代科技的成果,設法讓全世界的人了解我們自己獨特的語言文化。舉例來說,如果義大利人要在一個國際比賽場合上祝願世界和平的話,他們不需要請來小野洋子用奇怪腔調的英語呼喊PEACE,他們可以用美麗的義大利語朗誦和平的詩篇,透過事前準備好的字幕或即時口譯,各國民眾照樣能了解他們在說些什麼,甚至還能學會用義大利語說「和平」。

英語很重要,因為它是一個很好用的溝通工具。在一個各國人匯集的交誼場合,我們都應該說英語,這不僅是一種需要,選擇以大家普遍懂得的語言交談也是一種禮貌。可是在聯合國大會上我們就不需要使用英語發言了,因為透過耳機我們有通曉各國語言的口譯員為我們服務。感謝科技的發達,我們已經逐漸可以擺脫在國際典禮上非說英語不可的規定了。我們選擇用英語演說或表演,因為我們一廂情願地以為世界上大多數人都懂得英語。可是事實不是這樣,拿台灣來說好了,有多少百分比的人真正聽得懂英語演說?既然最終都得透過字幕或口譯來了解演說內容,那用什麼語言來演說就不是那麼重要了。只要事前準備工作做得好,就算請明華園在奧運會上唱歌仔戲,我們也有把握能讓世界各地的觀眾懂得他們在唱些什麼。而一場能讓全世界的人欣賞並了解的傳統戲曲演出,就是最好的全球化示範。

以前我總是把法國人對說法語的堅持當成笑話,現在我倒是很願意看到每個國家的人都能如此以自己的語文為傲,不要太輕易讓英語脫口而出,尤其是那些有資格代表國家的大人物們,學學席哈克。多給自己的語言一點曝光的機會,外國人就比較不會叫錯我們的名字,例如,不會法語的我們也知道Chirac要唸成「席哈克」而不是「席拉克」,希望不久的將來不懂中文的人也都能正確地唸出以漢語拼音拼寫成的中文名字。


本來是要詳細介紹奧運閉幕式的,原來的標題叫做「魔幻嘉年華」
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賴英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

翻閱來自各大超市的傳單,發現這星期到處都有蛋糕特賣。一開始以為是因為我的生日在這個星期的緣故,普天同慶嘛,後來想了一下,才想起來,啊,原來是情人節。

二月十四日在瑞典叫做「萬心節」〈Alla hjärtans dag〉,不是什麼傳統節日,1960年代以後才開始有比較多人慶祝,和商人炒作以及美國文化影響有關。1990年代慶祝這個用來表達友情、愛情與親情的節日的風氣大為盛行,萬心節才正式被排進瑞典的節日日程表裡。


以皇后果醬〈覆盆子加藍苺〉、香草鮮奶油、杏仁糖和柔嫩海綿蛋糕製成的歌劇蛋糕〈Frödinge Operatårta〉〈480 g,特價25克朗〉非常適合浪漫的情人節夜晚享用。

情人節的隔天就是我的生日,我已經堂堂邁入不想說出年齡的階段了。對我來說,生日不是特別重要的一天,在台灣的時候也不是每年都有慶祝。可是瑞典人普遍認為生日非常重要,忘記親朋好友的生日是一件幾乎不可原諒的事,他們很訝異竟然沒有人從台灣打電話來跟我道賀。我向他們解釋,我們在台灣通常過農曆生日,我家人可能都不記得我的國曆生日是哪一天,就像我不記得他們的國曆生日是哪一天一樣。儘管我努力地解釋國情的差異,我的瑞典朋友們還是以為我在強顏歡笑,我一定因為沒有親人打電話來問候而傷心不已。我當然不可能為了這種事難過,不過我現在知道了,如果我沒有記得恭賀我的瑞典朋友們生日快樂的話,他們一定會覺得我很爛。

又到了瑞典歌謠祭〈Melodifestivalen〉歌唱比賽的季節,這個星期六開始,每個週末舉行一場,持續五個禮拜,一直到三月十八日選出一首代表瑞典參加今年歐洲歌唱大賽〈Eurovision Song Contest〉的歌曲為止。最近幾天廣播電台播放歷屆歌謠祭金曲的比例有顯著增加的趨勢,連讓瑞典喪失今年歐洲歌唱大賽決賽保障席位的《Las Vegas》都被象徵性地拿出來放了一兩遍。通常獲得歌謠祭優勝的歌手都會立刻飛上枝頭當鳳凰、成為瑞典國民的最愛,然而去年的冠軍馬丁‧斯天馬克〈Martin Stenmarck〉卻是少見的例外。馬丁長得性感迷人,歌聲也很不錯,沒參加比賽之前,就已經是一個頗有人氣的歌手。去年他以《Las Vegas》一曲奪得歌謠祭冠軍,原本以為歌唱事業將更上一層樓,沒想到逐鹿歐洲歌唱大賽時卻慘遭滑鐵盧,他無顏見江東父老,從此銷聲匿跡,至今還沒有復出的跡象。有問題的其實不是馬丁,錯的當然是歌名,在一個歐洲各國相互對抗的比賽場合高歌Las Vegas絕對不可能受歡迎,尤其是在這個很多人不滿美國政府蠻橫強勢作風的時代裡。


賴英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