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今天收到語言學老師寄來的伊媚兒,他說我寫的作業非常不完整,如果我不補充幾段針對問題的討論進去,我就要重修這門課了。我有點驚訝我的作業竟然得了個大丙,雖然說我沒有依照他的要求去討論這些問題,可是我自認重點都提到了,不管怎麼說都應該會及格才對。老實說,我認為他給的題目根本就沒有甚麼好討論的,例如第一題,討論人類語言的特性,人類語言的特性書裡寫得很清楚,所以我就把那些特性提綱挈領列出來並稍微解釋一下,沒有討論,因為我不知道要討論甚麼。這種條列式的答題方式是我在大學養成的習慣,我學的是醫學,我在意的是事實和數據,我喜歡簡潔的答案。

早就發現瑞典大學裡人文學科的老師喜歡學生作文章,考試喜歡出申論題,題目短短的,答案卻要寫得像一篇論文。我非常不擅長申論,因此大學聯考的三民主義成績只達低標,我覺得出申論題就是畫個大框框在那裏,單調乏味的問題和模稜兩可的答案構成框框,然後要考生用一大堆穿鑿附會的文字把框框填滿。我喜歡寫作文,卻痛恨申論,這大概和我不喜歡受約束的個性有關。

要在瑞典大學拿到學位一定得交一篇論文,因為不願寫論文,我在哥德堡大學日文系和斯德哥爾摩大學中文系的課業都沒有完成。我上過教導論文寫作的課,瑞典教授吹毛求疵的要求讓我很受不了,要我天馬行空寫小說可以,要我引經據典寫論文很難。就是那個時候我了解到我永遠不會成為一名學者,想要在大學裡研究執教的夢想也當場破碎了。

之所以會來翻譯及口譯學院上課,主要是因為我喜歡翻譯,而且我覺得我的譯筆不錯。可是幾個月的課上下來,我有點失望,我原本期待的是比較實務性質的課程,而不是一些無聊理論。學語言學和傳播學對翻譯有甚麼幫助?懂一些高深的專業術語和理論就會成為一個比較好的翻譯嗎?我不知道,不過課程安排自有它的道理在,多學一點東西總是好的,只要不被當。希望下學期的課程不要這麼不切實際,不然我又要考慮休學了。人生苦短,與其花時間學自己不感興趣的東西,我寧可待在家裡讀書寫字,反正我又不在乎學位。

回頭想想我在台灣的大學求學過程,雖然我不喜歡醫生的工作,可是學習醫學其實蠻有意思的,期間當然也有碰到瓶頸,例如藥理學我覺得很難,然而我從不曾覺得學醫沒有意義,不像學一些人文學科的理論,知道「人類語言的特性」有個屁用啊!鑽研這類學問的人……,唉,不說了,術業有專攻,每個學術領域都需要有人全心投入,只要他們覺得他們的研究是有意義的就好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賴英明 的頭像
    賴英明

    在我的房間裏

    賴英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