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籍貫是臺灣省彰化縣,六歲以前,我住在彰化縣員林鎮,六歲以後,我住在臺北縣新莊市。員林是我的家鄉,可是我對這個地方並不很熟悉。
員林位於彰化平原的東邊,是在清康熙年間開始形成的聚落。因早期移民從四方伐木墾地,留下中央一片圓形林地,故名“圓林”,後來簡化爲“員林”。定居當地的移民主要來自閩粵兩省。
日據時代,員林因為位居交通要道,成為南彰化地區的水果集散地。而且因為土地肥沃、農業發達,還被日本人稱為“臺灣的丹麥”。當年員林以椪柑聞名,連員林火車站的戳記都是以橘子為圖案。後來隨著經濟的不斷成長,員林也由農產品集散地發展為食品加工産業的基地。蜜餞成為員林的特產,也是我記憶裏最能夠代表員林的東西。
我不知道我的祖先是什麼時候從福建移居到臺灣的。我記得我家裏的祖先牌位上有“穎川”兩個字,我一直以為那是一個福建的地名,今天在網路上查了一下,才發現穎川在河南(今許昌一帶)。原來穎川是賴氏宗族的郡望,賴姓出自周朝初年的賴國,是周文王之子叔穎的後裔。
臺灣是個由來自中國各地的移民和原住民組成的社會,很多臺灣人覺得自己沒有根。所謂的“臺灣人的悲哀”,我認為,就在於我們找不到基本的國族認同,我們不知道我們的家鄉在哪裡、我們到底是什麼人。所以當我發現我“原來”是河南人的時候,我高興了一下,因為當個河南人肯定要比當個臺灣人輕鬆一點兒 。
- May 12 Thu 2005 23:16
作业 - 我的家乡
- May 05 Thu 2005 04:34
Before Sunset
很多年前看過一部叫做《Before Sunrise》的電影,講的是一個美國男孩和一個他在火車上遇見的法國女孩在維也納度過一夜的故事。那似乎是很長的一夜,他們好像在維也納做了不少事,不過我現在記得的只有幾個畫面,其中之一是有人給了他們一張傳單,然後他們去看了表演,還有天快亮的時候,他們躺在草地上聊天和接吻。他們有做愛嗎?他們是怎麼分開的?他們到底有沒有重逢?……昨天我看了續集《Before Sunset》,才知道答案。他們兩人在維也納分手的時候,說好了六個月以後在維也納火車站再見。結果,半年後男孩並沒有在那裡見到女孩。男孩對女孩念念不忘,就花了幾年的時間寫了一本書描述那個難忘的維也納之夜。那本書出版以後成為暢銷書,男孩因此來到歐洲舉行巡迴簽名會。在巴黎,他和女孩再度重逢。距離上次見面,時間已經過了九年。男孩和女孩也分別成長為帶點滄桑色彩的男人和女人。
從他們再次見面的那一刻開始,他們兩個就巴拉巴拉不停地講話。整部電影就是一場對話,而且完全沒有配樂。在如此「惡劣」的情況下,這部電影不僅沒有讓我睡著,還讓我欲罷不能地看了兩遍。男女主角Ethan Hawke和Julie Delpy演技自然、默契絕佳,由他們兩人和導演Richard Linklater合寫的對白非常精采。
他們兩人邊走邊說,從拉丁區的Shakespeare & Co.書店出發,往St-Séverin教堂的方向走去,走沒多久竟然到了位於十一區的Le Pure Café 〈註〉。他們在那裏喝咖啡、聊天,然後繼續散步到位於十二區的La Promenade Plantée花園。出了花園,他們到了塞納河邊。臨時興起,由Quai de la Tournelle上了觀光船,在下一個碼頭Quai Henri IV下船。接著坐車到女主角位於Cour de l'Etoile d'Or的公寓。
男主角原來是要趕飛機飛回美國的,結果也不知道他到底有沒有回去。最後一幕,女主角隨著Nina Simone的音樂搖擺起舞,並用Simone式的慵懶聲調指著男主角說:「Baby, you are gonna miss…that…plane…」男主角坐在沙發上微笑著看她跳舞,左手的拇指輕觸無名指上的婚戒,說:「 I know... 」
真的是很有味道的一部電影。唯一的缺點是,我不怎麼喜歡Ethan Hawke,他看起來很像罪犯或是精神病患,目光不正,形容憔悴。在《Before Sunrise》裏,他因為年輕,所以看起來氣色還不錯。只不過隔了九年,他臉上的紋路讓他看起來像是一個猥瑣的歐吉桑。和九年前比起來,Julie Delpy當然也老了一些,不過她看起來還是蠻美的,氣質也很好,她的歌聲讓我驚艷,我不知道她歌唱得那麼好。她輕撥吉他唱著:「Let me sing you a waltz ......」的情景讓我想到Audrey Hepburn在《Breakfast at Tiffany's》裏唱Moon River的樣子。
註:為什麼我說「竟然」?因為在電影裡看起來像是連續跟拍,對話沒有中斷,他們走了幾分鐘,在巷子裏拐了幾個彎就到了咖啡館。事實上,這兩個地方隔著塞納河一南一北,走路大約要花三十分鐘的時間。
- May 02 Mon 2005 23:47
春天來臨的夜晚 ~ Valborgsmässoafton
娃波梨〈Valborg〉是個女子名,可是如果你在三四月的時候聽到瑞典人說:「娃波梨快到了。」那麼這裏的娃波梨代表的是一個節日,是四月三十日的娃波梨彌撒前夕〈Valborgsmässoafton〉的簡稱。根據傳統的說法,在這一天,或者說在這一夜,春天真正降臨瑞典。
娃波梨是個八世紀的天主教聖女,在英國出生,後來在德國的一所修道院裏生活直到過世。娃波梨的名字排在瑞典日曆的五月一號,當天教堂會舉行娃波梨彌撒〈Valborgsmässa〉,因此前一天,四月三十日,被稱為娃波梨彌撒前夕〈Valborgsmässoafton〉。
就和聖誕節的傳統一樣,娃波梨的傳統也是源自德國。當地居民在娃波梨彌撒前夕焚燒材堆,原本的用意據說是為了要把巫婆嚇跑。這個習俗在中世紀傳入瑞典東部,不過起初瑞典各地舉行燒材驅邪儀式的時間並不統一。住在瑞典西部的人在復活節的時候舉行這個儀式,住在東部和西部以外地區的瑞典人則是在五月中旬的耶穌升天節〈Kristi Himmelsfärdshelgen〉舉行相同的儀式。到了十九世紀,在娃波梨彌撒前夕焚燒材堆的習俗才成為全體瑞典人的共識。
從前,每年的五月一日是農民開始野放牛羊牲口的時候,所以民眾認為在四月三十日燒材趕狼也是個好主意。
現在,娃波梨彌撒前夕焚燒材堆的儀式大多由地方行政單位安排舉行,地點通常選在靠近水邊的空地上。首先由主辦單位邀請來的嘉賓說一段迎春感言或是唸一段春詩,接著就由一兩名手持火把的男子把事先堆好在空地上的材堆點燃。當材火熊熊燃起的時候,一旁的合唱團也開始唱起迎春曲。等到材堆燒得差不多了,也就是節目該結束的時候,前後歷時大約四五十分鐘。這是我今年在Hässelby看到的情形。聽說有些地方還會施放煙火。
在一些大學城,像是Lund或是Uppsala,學生通常會戴上他們的白色學生帽聚集起來,縱情高歌。演唱的曲目有「歡迎美麗的五月」、「冬天滾蛋」以及「春風送爽」等等。可是,如果你現在在瑞典的街頭看到一群青少年在大聲唱歌的話,不要懷疑,他們一定是喝醉了。最近幾年,Valborgsmässoafton已經變質為學生酗酒狂歡的節日,不少青少年在這一天喝酒喝到酒精中毒住院呢。
為什麼瑞典人要在Valborgsmässoafton這天插國旗呢?原因是,四月三十日也正好是瑞典國王的生日,所以這是一個國定升旗日,和Valborg的傳統沒有關係。
- Apr 30 Sat 2005 06:50
火光
那一年他八歲,或是九歲,記不得了。元宵夜,不知是誰給他買了一枝塑料關刀燈籠。吃過晚飯,他肯定有拿著那枝燈籠跟鄰居的小孩遊街去。雖然許多細節他已經不記得了,可是他知道那個年代的小孩過元宵節的程序。
他記得比較清楚的是那夜稍晚發生的事。他把關刀燈籠插在臥室外面的一排裝有葡萄糖點滴液的紙箱中間以後,關上臥室的門,上床準備睡覺。從他識字開始,他就有在睡前閱讀的習慣,看的通常是日本漫畫或是中國民間故事。那天晚上也不例外,他躺在床上看書,也不知道看了多久,突然他聽到門外傳來輕微嗶嗶啵啵的聲響。他放下書轉頭朝門的方向望去,從門和地板之間的縫隙裏,他看到跳動的火光。
他嚇得趕緊跳下床,打開門,不得了了,門外煙霧迷漫,燈籠早就熔掉了,好幾個紙箱著了火。他立刻衝到隔壁浴室裏,用臉盆盛水,然後跑回來滅火。來回跑了七八趟,才總算把火給滅了。匆忙之中他忘了穿拖鞋,以至腳底好幾處被點滴瓶的碎玻璃扎破。他沒有注意到,也不覺得痛,是後來幫他做檢查的護士小姐發現的。
他叔叔說他差一點把他的醫院燒掉,從此以後再也不准他提燈籠了,連蠟燭也不准點。
他阿媽說這是神明保佑,如果他把燈籠插在裝有酒精瓶的紙箱中間,或者他睡著了,那……
後來,他真的再也沒有提過燈籠。
很多年過去了,每次他點蠟燭的時候都會想起這件事。
明果房間一隅
- Apr 29 Fri 2005 06:51
真人秀 ~ Reality TV
Reality TV〈實境節目、真人秀〉在瑞典叫做Dokusåpa〈紀錄片肥皂劇〉,是相當受歡迎的電視節目形式。瑞典的主要電視頻道有五個,每個頻道都有Dokusåpa,連公共電視SVT也播放過Expedition Robinson和Riket等戶外體力競賽性真人秀。
我覺得大部分的真人秀都很無聊,尤其是那幾個把浴室和臥室作為節目主要場景的真人秀,根本就是低成本色情節目。情節爛不說,參與演出的男女還非常不專業,真的一點欣賞價值都沒有。
到目前為止,我看過比較有意思的真人秀有兩個:Playing It Straight和The Apprentice。Playing It Straight是一個類似Bachelorette的美女選親真人秀,只是來參加相親的帥哥裏有半數是gay。女主角Jackie是個來自威斯康辛、清新甜美的女大學生,她的任務不僅僅是在節目裏找到真愛,還得把混在其中的gay淘汰出局。如果她最後選擇的對象是個straight man的話,她和那個男人將各得五十萬美元;如果她選了個gay man的話,那個男人將獨得一百萬美元,而Jackie一毛錢都拿不到。
光看外表,真的很難分辨誰是gay、誰是straight。一開始Jackie先把那些對她不是很熱絡的男人淘汰出局,其中有gay也有straight。後來越來越困難,那些會抱她吻她說愛她的男人裏有幾個也是gay。Jackie被騙了幾次,不過謝天謝地最後她選的男人是個貨真價實的straight。
和一般虛情假意到令人噁心的男歡女愛選親節目比較,Playing It Straight比較誠實,絕大多數的競爭者都表明是為錢而來,而且內心戲比較多,很多gay最後都說,假裝自己是straight去騙女人是他們最不願意做的事,被Jackie識破反而讓他們鬆了一口氣。The Apprentice是美國房地產大亨唐納‧川普〈Donald Trump〉製作的益智型真人秀,參賽者都是有大腦有野心的年輕人,最後勝出者將成為川普集團旗下某公司的經營者。經由每一集的商業競賽,小至沿街叫賣檸檬水,大至廣告推銷噴射機,川普娓娓傳授他的學徒們〈apprentices〉經商成功之道。看了這個節目,讓我對商業運作過程有了一些粗淺的了解,這是極少數真的可以讓人有所啟發的真人秀節目之一。
昨天晚上我看了北歐Topmodel最後一集,事實上這也是我唯一看過的一集,優勝者是來自挪威的Kine。雖然我覺得瑞典的Elina比較美,可是Kine的美真的比較獨特、比較有個性,完全符合超級名模該有的樣子。別看她表面上如此冶艷動人,私底下她可是個有點害羞內向、對自己不是很有自信的女孩呢。
Kine Bakke
- Apr 24 Sun 2005 05:35
作业 - 日记一则
2005年4月22日星期五 晴
因为下午有一个现代汉语的考试,所以今天一起床我就很认真地开始念书。虽然教材内容对我来说并不难,可是不准备还是不行的。例如,有些简体字我不是那么熟悉,读是没有问题,可是不练习的话,写的时候可能会写错或是写成繁体字。
吃过午饭,我就坐车去学校。我住的地方靠近西森林(Västra Skogen)地铁站,我通常搭地铁蓝线到和平之家广场(Fridhemsplan)换地铁绿线到兀登广场(Odenplan),然后转乘公共汽车到位于螯虾国(Kräftriket)的大学校区。
一点开始考试,考题很简单,几乎都是课本上有的、作过的练习,除了最后两篇阅读测验是完全没有学过的以外。其中一篇,关于中国首次进行环球海洋科学考察的新闻,里头有几个专业术语,像“多金属结核勘探”、“富钴结壳”、“ 走航式”等等,连我都不大清楚是什么意思。我想这些词汇可能会对一般瑞典学生造成困扰,虽然回答问题的时候,我们并不需要知道这些词汇的确切定义,只要知道它们代表的是探测活动就行了。
考完试,在回家的路上,我到一间影片出租店租了两片DVD,一部是获得今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提名的瑞典电影《像是在天堂》(Så som i Himmelen),另一部是美国电影《十二罗汉》(Ocean’s Twelve)。看电影是我最喜欢的休闲活动,我一个星期大约看三部电影。
- Apr 15 Fri 2005 07:35
FLICKA vs. TV
四月初,一個叫做Fl!cka〈Flicka,瑞典文:女孩〉的瑞典兒童、青少年人權組織在全國各地的廣告看板上刊登了分別給十二家知名公司行號的公開信。Fl!cka要求被點名的公司答覆為什麼他們要出錢出力誤導瑞典青少年相信個人外表和性能力重於一切,討論焦點集中在傳媒對青少年,尤其是年輕女孩,的影響上。
我在Odenplan地鐵站的廣告看板上讀到三封公開信,覺得很有意思。我相信不少瑞典青少年認同Big Brother或是Paradise Hotel裏的男女揮霍青春的方式,要不然這類節目的收視率怎麼會那麼好?而且好幾個參賽者後來都成了青少年的偶像。我了解Fl!cka的擔憂,我們真的不能簡單地把電視節目當成無關痛癢的休閒娛樂,而忽略了它們對觀眾潛移默化的影響。
今天〈四月十四日〉的metro上有一則關於看電視的報導,日本人平均一天看五個小時的電視節目〈又一個世界第一,可能日本的電視節目特別精采吧〉,瑞典人一天兩個半小時,全球人平均收視時數為每天三小時三分鐘。我們每天花那麼多時間看電視,可是我們有沒有想過電視節目提供給我們的究竟是一種什麼樣的「教育」?說教育並不誇張,當我們每天反覆接受同樣的訊息並把這些訊息深深地牢記在腦海裏的時候,我們就是在接受教育。
現在人普遍重視身體健康,父母親擔心孩子吃了太多垃圾食物,變得又胖又病,通常會告訴小孩什麼樣的食物是好的、對身體有益,什麼樣的食物對身體有害。同樣的,為了孩子的心理健康著想,父母師長也應該教導孩子如何選擇有營養的節目來觀看。或者,主動一點,像Fl!cka一樣,站出來詰問垃圾節目提供者:「你們放送這樣的爛節目,到底是何居心?」
以下我選擇翻譯三封信。有興趣〈且看得懂瑞典文〉的人,可以到Fl!cka的網站〈http://www.flicka.org/〉讀一讀那十二封信。
*****************************************
親愛的TV4:
你們的真人實境電視節目「樂園旅館」Paradise Hotel的情節安排非常簡單,就是參賽者得儘快找到一個同床共枕的伴侶,不然就得打包回家。當然你們還提供了好幾部架設在臥室裏的攝影機、免費的酒吧和不限數量的保險套。
在這個真人秀的時代裏,你們的參賽者的演出也許不是特別驚世駭俗,可是你們的播出時間倒是很嚇人。
你們怎麼會認為週一至週五晚上六點二十分是一個適合播放「性愛肥皂劇」的時間?你們知道今年二月有34824個三至十四歲的小孩看過這個節目嗎?
五月二日我們會在這裡〈http://www.flicka.org/〉公佈你們的答覆。
友善的問候
莎拉‧丹貝
FLICKA計畫領導
*****************************************
親愛的電信業者3:
你們是「老大哥」Big Brother的節目贊助人,大概是因為你們想提升你們的3G服務的營業額吧。
Big Brother的參賽者都明白,在鏡頭前性交會大大增加他們成為名人的機會。今年的節目更是打破歷年來的紀錄,才開播一星期,就有人忍不住在鏡頭前做了起來。經由報導我們還知道,有個參賽的男孩把一個參賽的女孩撲倒在地並且「開玩笑地」把他的陰莖抵在她的後頸部。
想必Big Brother的內容並不會讓你們感到驚訝。經由你們所贊助的節目,你們想要傳達什麼樣的價值觀給青少年觀眾呢?
五月二日我們會在這裡〈http://www.flicka.org/〉公佈你們的答覆。
友善的問候
莎拉‧丹貝
FLICKA計畫領導
*****************************************
親愛的TV3:
在冬春季節,你們播放了「醜小鴨變天鵝」The Swan這個節目。節目裏出現了幾個「長相普通」的女子,經過胸部、大腿、腰部、鼻子、下巴、嘴唇以及全身上下任何想得到的地方的整形手術以後,個個成為可以角逐選美后冠的大美人。
最近關於美容手術的電視節目越來越常見。每一季被嚇到的觀眾人數可能越來越少,可是年輕人仍然多多少少會受到這些節目的影響。根據SIFO的調查,年齡在15至29歲的瑞典女孩中,28%考慮動整形手術。
你們如何看待這個節目可能促使更多的女孩覺得她們自己長得不夠好的危險性?
五月二日我們會在這裡〈http://www.flicka.org/〉公佈你們的答覆。
友善的問候
莎拉‧丹貝
FLICKA計畫領導
- Mar 16 Wed 2005 08:23
The Notebook
《手札情緣》
很感人的電影,看到結尾的部分,我哭了好幾次。聽說原著小說更感人,還好我沒讀過,不然看電影的時候我一定哭不出來。
還有什麼事是比被最愛的人遺忘還悲哀的呢?
我聽過一個類似的真實故事,有個朋友的朋友的父親自己是醫生,在被診斷出罹患阿茲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以後,和妻子相偕在斯德哥爾摩市中心豪華的Grand Hotel自殺身亡。因為對醫學的了解,我的朋友的朋友的父親不像電影裡的男主角一樣期待奇蹟出現,他選擇在變成行尸走肉之前結束自己的生命。他的妻一定是很愛很愛他的,她願意和他同年同月同日死。
電影裡的女主角並沒有奇蹟似地復原,在最後她恢復記憶的極短暫時間裡,她祈求的奇蹟是和病懨懨的男主角同時離開這個世界。於是,電影的結局就和我的朋友的朋友的父母的結局大同小異。
飾演青年時代的男女主角的兩位年輕演員,Ryan Gosling和Rachel McAdams,表現很出色,看到後來我不由自主地喜歡上他們。尤其是Rachel McAdams,純真自然、非常有吸引力。
- Feb 14 Mon 2005 21:12
Dance With My Father
週末的夜晚,利用iTunes上的音樂商店試聽新發行的英文歌曲。透過iTunes,除了可線上試聽和購買下載音樂和有聲書以外,還可以免費觀賞好幾百支音樂錄影帶和電影預告片。我以前一直沒有發現iTunes是一個這麼豐富多樣又簡明方便的網路唱片行,iTunes的成長茁壯想必和iPod的廣受歡迎脫不了關係。
隨意瀏覽,轉了幾個連結以後,我進入Luther Vandross的專區,點擊Video,下一頁裏出現一支叫做《Dance With My Father》的music video。我聽說過Luther Vandross的大名,路瑟范德魯斯,可是對他的音樂不熟,這首歌我更是從來沒有聽說過。
《Dance With My Father》是一首旋律相當優美的曲子,Luther Vandross醇厚深情的歌聲很動人,搭配MV裏多位名人與父親共舞的溫馨畫面,真的非常能夠賺人熱淚。Beyonce、Monica、Stevie Wonder、Whitney Houston、Celine Dion、Quincy Jones、Babyface等超級巨星和他們的家人願意為這支MV跨刀,足見Luther Vandross在美國樂壇地位崇高、人緣又好。
- Feb 07 Mon 2005 04:28
不值得一讀的書
最近兩個星期看了四本香港女作家寫的愛情小說,深雪的《櫻桃街的禮物》、《貓的眼睛是紅色》、《夜嬰異色傳說》和張小嫻的《魔法蛋糕店》。
我覺得張小嫻的文筆不錯,深雪的小說的特點是情節詭異、用詞大膽。雙姝都是知名的美女級暢銷作家,然而她們的作品都沒有什麼特別可觀之處。或者說,她們最好的作品都還沒被寫出來。
港產的優秀作家不少,說到都會愛情小說,亦舒的作品普遍比張小嫻的好,至於鬼怪傳奇小說,李碧華寫的比深雪寫的深刻感人一百倍。張小嫻和深雪的書去圖書館借來看看或是站在書店翻一翻就可以了,沒有收藏的價值,因此不值得花錢去買。實際上,她們的書的最大功用就是拿來打發時間,所以不看也沒有什麼損失。
除了《魔法蛋糕店》,我之前還看過張小嫻寫的《再見野鼬鼠》、《三月裏的幸福餅》、《荷包裡的單人床》和《情人無淚》。我很喜歡《荷包裡的單人床》,她的長篇小說基本上寫得都還不錯。
我看過的深雪的書還有《月夜遺留了死心不息的眼睛》和《當魔鬼談戀愛》。頭一次讀深雪的小說時,覺得很新鮮。書中變態的情節和露骨的詞句,對應封底清純美麗的作者沙龍照,讓我印象深刻。可是連續看了幾本她的書以後,我忍不住要懷疑她只會譁眾取寵。她喜歡把死亡和愛情聯繫在一起,表面上看起來似乎非常極端強烈,可是不知道是她功力不足還是時間不夠,她的書中角色的愛嗔痴怨總是很膚淺、無法讓我產生共鳴。她選擇的書寫題材讓我聯想到李碧華,不過她的文字才情還遠遠比不上李碧華。
雖然說是「不值得一讀的書」,可是只要斯德哥爾摩的圖書館繼續購買張小嫻和深雪的小說,我還是會繼續看下去的。……為什麼?早說過了,打發時間囉。也許有一天她們會寫出讓我十分激賞的作品也說不定。張小嫻
深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