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imar - Erfurt - Hamburg - Schleswig

天氣真的會影響旅人的心情。在魏瑪的時候是陰雨天,沒有陽光的老城讓人覺得寂寞,雖然知道每條巷弄裡都有偉人的足跡殘留著,我就是沒有興致去仔細瞧瞧。隔天到了圖林根州的首府艾爾福特〈Erfurt〉,艷陽高照,小城瑞氣千條,加上是週六的中午,婚禮接二連三,市集裡人潮洶湧,街道上行人摩肩接踵,穿梭其間我的心情輕鬆愉快。

如果不管城市裡住過什麼人或發生過什麼事,單純就走馬看花的觀光角度而言,我覺得艾爾福特比魏瑪美麗有趣。位於兩條古代歐洲商隊路線的交叉點,艾爾福特從中世紀開始即是熱鬧繁華的商業中心,此地的教堂比魏瑪的宏偉高大,房舍也比較精緻華麗,顯然無論古今商人的收入都是比文化人多的。

在西元742年的一封給教皇的信中,艾爾福特這個地名首次被提及。相較於德國的其他重點城市,有1250年歷史的艾爾福特在戰爭中受到的損害很少,除了戰後共黨統治期間興建的一些社會主義式建築造成的小破壞,今日的艾爾福特市中心基本上仍然維持著中世紀時的風貌。馬丁路德曾說艾爾福特是一座塔樓之城,因為這裡有50座大大小小的教堂,其中最出名的是相連的聖母教堂Mariendom和聖塞維魯教堂Severikirche,面對教堂廣場〈Domplatz〉的兩座巨大哥德式教堂,氣勢雄偉,是艾爾福特的地標〈下圖〉。




聖母教堂Mariendom



魚市廣場Fischmarkt,過去從波羅地海到地中海的南北貿易路線由此經過。廣場周圍有許多四五百年歷史的文藝復興式美麗建築。廣場上的雕像是做羅馬士兵打扮的聖馬丁。面對雕像的新哥德式建築是市政廳Rathaus。



馬丁‧路德畢業於艾爾福特大學並在此地的修道院成為僧侶。塑像後方的建築是商人教堂Kaufmannskirche,巴哈〈Johann Sebastian Bach〉的父母在此結婚,家族成員中多人在此受洗。



安格爾大街〈Anger〉,過去的染料市場,今日的購物天堂。安格爾大街六號住過俄國沙皇亞歷山大一世〈Alexander I〉,十一號住過瑞典王后Maria Eleonora,驍勇善戰的瑞典國王古斯塔夫二世‧阿道夫〈Gustav II Adolf〉的妻子。



艾爾福特以橋多聞名,市內橫跨格拉河(Gera)及其支流的大小橋樑共有216座。我步行前往魚市廣場時經過的這座古老石橋叫做Schlösserbrücke。


離開艾爾福特,我們驅車北上,漢堡是我們返回瑞典前在德國的最後一個停宿點。

預約的旅館位於Steindamm,就在漢堡火車站的旁邊。Stefan十年前來過漢堡,他記得這是一個熱鬧的地段。到了以後發現,這裏真的非常熱鬧,燈紅酒綠,醉漢毒蟲熙來攘往,煙花男女沿街搖擺,我們的旅館小小的一個入口夾在色情酒吧和情趣用品店之間,和網路上刊登的三星級旅館廣告差別很大。

推開旅館的門,一道陡峭的樓梯直上三樓,沒有電梯。Stefan不可能爬上去,看起來像恐怖份子的旅館管理人只好把我們轉介到他們的姐妹旅館。姐妹旅館位於同一條街上,距離不遠,有電梯。櫃檯同樣位於三樓,設備簡陋沒有lobby,空氣中有股怪味,感覺不好。進入房間,煙味瀰漫,過敏的Stefan開始呼吸困難。要求換房,禁煙的,如願以償,可是Stefan的情況沒有好轉,這次是刺鼻的廉價香水味讓他受不了。開了窗和風扇,Stefan坐在沙發上神情憔悴。十分鐘後我們決定離開,Stefan負責去和管理員交涉。年輕的中東裔管理員說,漢堡市的娼妓那麼多,他們喜歡帶客人來這裡搞,經年累月,房間裡難免烏煙瘴氣,這種情形他也不樂見,但是生意還是得做。我們要現在離開當然可以,可是房間是預訂的,因此房錢76歐元得照付。Stefan和他理論半天,最後以60歐元結帳。

離開了妓女賓館,離開了Steindamm風化區,彷彿逃出生天,我們總算又可以順暢地呼吸。上了車,我們討論去哪裡投宿。我對漢堡的印象壞透了,既然Stefan打算明日去一家位於弗倫斯堡〈Flensburg〉的大賣場購物,我建議繼續北行,找一間靠近德丹邊境的旅館過夜。在旅遊書裡我看到一個靠近弗倫斯堡的千年古城,叫做什列斯威格〈Schleswig〉,曾經是維京人的聚落。來自瑞典的我們看到維京字樣倍感親切,因此決定到那裡尋找落腳的地方。


賴英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



燦爛的陽光,熱情的群眾,今年的斯德哥爾摩同性戀、雙性戀與跨性別〈HBT〉族群驕傲遊行是有史以來最盛大的一次,參加遊行的男男女女有3 萬多人,路旁搖旗吶喊的觀眾約有40萬人,我是其中之一。

發生在1969年6月28日的紐約石牆暴動〈Stonewall riots〉是點燃近代同性戀人權運動的導火線,為了紀念石牆事件,1970年6月28日同性戀解放陣線〈Gay Liberation Front〉籌劃了一場從紐約格林威治村到中央公園的遊行,算是其後世界各地各類非異性戀遊行的濫觴。Stockholm Pride開始於1998年,每年的八月初舉行,為期一個禮拜,節目精采多元,從輕鬆的歌舞表演到嚴肅的人權辯論,該有的都有,活動的高潮好戲是充滿嘉年華歡樂氣氛的驕傲遊行。


啊,迷死人的歐洲同性戀警察!



Mmmm, Swedish young men, lovely.



美艷的扮裝皇后Babsan〈Lars-Åke Wilhelmsson〉和他的貼身侍衛們



阿拉伯文、英文、希伯來文:作愛,不要作戰!



看起來很酷的蕾絲邊少女們



丹麥來的扮裝醜女〈那麼醜,應該是經過特殊化妝的吧?〉



性感的印地安人



同性戀神職人員高舉著標語:神‧是‧愛



After Dark知名扮裝藝人Christer Lindarw演唱今年Stockholm Pride的主題歌《Kom Ut》〈Come Out〉。我下個月要去看他的秀。



扮裝日本藝妓


看了這麼多有趣的遊行裝扮,我不禁躍躍欲試,打算報名參加明年的遊行,驕傲一下。〈^_^〉


賴英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0) 人氣()



Dresden - Meißen - Weimar

離開德勒斯登,我們沿著易北河往西北走,目的地是世界知名的頂級瓷器製造地邁森。邁森距離德勒斯登約25公里,沿途有幾個依山傍水種植葡萄的可愛村落,景色有些類似我愛極了的德西酒鄉摩瑟勒河谷〈Mosel〉。

在台灣的時候,我最嚮往的歐洲國家是法國和義大利,對德國的興趣還不如英國或是西班牙。移居瑞典以後,因為地緣關係,德國反而成為我最常造訪的國家,而且越常來越喜歡來,我明年的旅遊計畫裡還是有德國。

最早的瓷器產於中國,東漢時期中國人即已發展出成熟的青瓷製法,在歷史上很長的一段時間裡,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瓷器生產國及出口國。歐洲人直到十八世紀初才破解了瓷器的製造秘密,第一片歐洲瓷器在1708年由德國科學家Ehrenfried Walther von Tschirnhaus在德勒斯登的Brühl Terrace下方的地窖裡造出。1710年邁森瓷器廠建立成為歐洲最早的瓷器產地,物換星移,時至今日,邁森名瓷的聲譽日久不衰、身價居高不下。Stefan和我興沖沖地來到邁森瓷器製造廠〈Staatliche Porzellan-Manufaktur Meissen GmbH〉,以為可以撿到便宜,一看標價,shopping的熱情一掃而光,這裡陳列販售的物品的價格幾乎都在一百歐元以上。一個不起眼的白瓷小碟子要價一百五十歐元,要不是碟子底部畫有邁森瓷器的交叉雙劍標誌,恐怕連賣一百五十元新台幣都要讓人嫌貴了。1722年邁森瓷器開始使用藍色交叉雙劍標誌來保護辨識其產品,是史上最古老的商標之一。

邁森建城於929年,是個千年古城,歷史比德勒斯登久遠,號稱「薩克森的搖籃」。坐落於城中小山丘上的邁森大教堂〈Meißner Dom〉和亞伯列茲城堡〈Albrechtsburg〉是邁森的地標〈上圖〉,也是易北河畔的著名景點之一。十三世紀建築的哥德式教堂高高地矗立在城堡的中庭,現存的後哥德式城堡建於十五世紀,是德國境內第一座非軍事用途、以居住為目的而興建的城堡。我最愛古老又美麗的小城,對中世紀城堡又非常迷戀,因此雖然中午艷陽高照,我仍然興高采烈地在城裡交錯的石版路上爬上爬下〈下圖〉,覺得心滿滿的、其樂無窮。



下午離開易北河流域和薩克森州〈Freistaat Sachsen〉,西行進入圖林根州〈Freistaat Thüringen〉,黃昏時分來到魏瑪。現代德國由十六個聯邦州組成,這些州在1919年魏瑪共和〈Weimarer Republik〉‎成立之前都還是一個個隸屬德意志帝國〈Deutsches Reich〉的大小王國、公國或城邦。魏瑪共和是後世史學家對1919年至1933年實行共和政體的德國的稱呼,從1871年普魯士國王威廉一世在法國凡爾賽宮稱帝到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為止,德國的正式國名一直是德意志帝國。魏瑪共和之前的德意志帝國也被稱為德意志第二帝國,因為神聖羅馬帝國算是日耳曼民族的第一個帝國,而魏瑪共和之後的納粹德國又被稱為第三帝國。

1758年21歲的薩克森─魏瑪〈Sachsen-Weimar〉公爵恩斯特‧奧古斯特二世‧康斯坦丁〈Ernst August II Konstantin〉去世,身後留下一名六個月大的男嬰和一個懷孕的寡婦。稚子承襲爵位,是為卡爾‧奧古斯特一世〈Carl August I〉,由母親安娜‧阿瑪利亞〈Anna Amalia〉公爵夫人攝政。安娜‧阿瑪利亞是布倫瑞克‧沃爾芬比特〈Brunswick-Wolfenbüttel〉公爵的女兒,自幼熱愛文學藝術,嫁來魏瑪後推動文化建設不遺餘力。她請來維蘭德〈Christoph Martin Wieland〉,洛可可文學的代表作家、啟蒙運動的先鋒、莎士比亞作品的翻譯者,當她兩個兒子的家教,並建立藏書豐富的安娜‧阿瑪利亞公爵夫人圖書館〈Herzogin Anna Amalia Bibliothek〉。受到思想開明的寡母潛移默化的薰陶影響,成年後接掌政權的卡爾‧奧古斯特公爵亦積極招攬各地文人雅士,支持贊助各類藝文創作,於是歌德〈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來了、赫德爾〈Johann Gottfried von Herder〉來了、席勒〈Johann Christoph Friedrich von Schiller〉來了,魏瑪小城人文薈萃,激盪出燦爛的魏瑪古典主義〈Weimarer Klassik〉,從此之後魏瑪成了德國知識分子的聖地,有「德國精神的故鄉」之稱。

下著雨的傍晚我們來到魏瑪,安靜黯淡的廣場上只見歌德、席勒、尼采〈Friedrich Nietzsche〉和幾個王公貴族的鬼魂在那裡飄啊飄。每戶看似尋常百姓家的房舍裡可能都有文豪、大思想家、樂壇巨擘的蹤跡留存著,可惜我們來得太晚,錯過解說員的城市導遊,因此不清楚李斯特〈Franz Liszt〉在此譜過幾首鋼琴協奏曲,也不知道歌德和安娜‧阿瑪利亞的祕密戀情到底是真是假。



〈上圖〉矗立在民主廣場〈Platz der Demokratie〉上的卡爾‧奧古斯特銅像。後方的巴洛克式建築為Fürstenhaus,原為統治者的住所,現為李斯特音樂學院〈The LISZT SCHOOL of Music Weimar〉所在地。

〈下圖〉市集廣場〈Marktplatz〉與1841年建立的新哥德式市政廳〈Rathaus〉。




賴英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我夢到,除夕夜我從台北到新竹去補習,補習結束後回到彰化老家已經是半夜了。

屋裡我的堂表兄弟姐妹們衣著光鮮,無憂無慮,已經吃飽喝足,他們都是快樂的執業醫生。我和我媽媽還有我弟弟站在門外,我媽媽焦慮地跟我說,要我看看人家,儘快考取醫師執照,快點去醫院工作。我弟弟在旁邊跟我分析哪一家補習班的醫師執照考取率最高。

我跟他們說,我會努力的,我只剩一個考試還沒過。哪一個試還沒過呢?基礎醫學?還是臨床醫學?我拼命回想。突然,我想起來了,根本就沒有什麼考試,我老早就取得醫師執照了!之所以沒有當醫生,是因為我不喜歡當醫生。是我選擇不當醫生的,而不是我不夠資格當醫生啊!

然後,我就醒過來了。清晨五點半,窗外下著細雨,我接連打了兩個噴嚏。我的過敏性鼻炎沒有真正痊癒,雖然和兩三個月之前花粉季的時候比較,症狀已經減輕很多了。

夢裡我把大學聯考和醫師執照考試混在一起了,應該沒有那種為準備醫師執照考試的醫科學生開班授課的補習課程吧。

會做這個夢,大概是因為日前接到一部電影的臨時演員通告,他們要我演一個醫生,幫受傷的男主角縫傷口。我已經很久不接通告了,因為覺得當臨時演員實在很無聊。這次劇組的聯絡人打電話來的時候,說有一個參與名畫競標的日本富人角色,拍戲地點在布考斯基拍賣場〈Bukowski Auktioner〉,問我有沒有興趣。能夠打扮得美美的到高級拍賣會一遊,我覺得很有意思,就一口答應了。那女人隔天又打電話來,說她看了我的履歷表以後想到一個更適合我的完美角色,問我願不願意到聖悠然醫院〈S:t Görans Sjukhus〉扮醫生。當時我在Stockholm Quality Outlet買換季拍賣的衣服,心情愉快,因此很阿沙力地說好。

後來我就後悔了,想到得去醫院幫病人縫合傷口,即使只是演戲,也夠讓我做惡夢了。我不怕血,可是我很怕痛,醫院是個充滿痛苦的地方,就算是最能讓人感受幸福氣氛的生產,過程也是難以言喻的痛。冰冷的色調,藥品的氣味,疲憊的醫護人員,沒有希望的病患,唉,我就是不喜歡醫院,我的磁場和醫院的格格不入。


賴英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8) 人氣()



Berlin - Dresden

我不怕迷路,反而覺得迷路很好玩,一種冒險的樂趣。不趕時間的話,在陌生的城市裡多繞幾圈,走馬看花一番,不也是新奇有趣的旅遊經驗?其實在城市裡很難真正迷路,路上總是找得到人可以問路,要是真不行,只要找得到遊客服務中心〈通常位於市中心〉或是路旁的地圖,問題也可迎刃而解。我們的歐洲公路地圖集上沒有附德勒斯登的街道圖,Stefan開車在市區繞了幾圈以後還找不到預約的旅館,他就不高興了。

「哪有人旅行不帶地圖的?現在要往哪裡開?你告訴我啊!」

「我哪知道要往哪兒開?你找不到ViaMichelin的driving direction上標示的街道也不是我的錯啊!」

「剛才在加油站叫你買一份地圖,你為什麼不買?」

「在Tourist Information可以拿到免費的地圖,為什麼我要花錢去買?」

「那你現在去找一份地圖來。沒有地圖,我拒絕再開下去。」

「行,你掉頭開回我們剛才經過的火車站,火車站裡通常有Tourist Information。」

在Dresden-Neustadt火車站裡我沒有找到Tourist Information,不過那裡有一間書局。我買了一本附有德國主要城市街道圖的德國公路地圖集和幾張風景明信片。手上有了地圖,我就沒有找不到的地方。

〈上圖〉隔著易北河〈Elbe〉眺望德勒斯登老城〈Altstadt〉。2006年德勒斯登慶祝建城800週年,古城的重建工作如火如荼持續進行中。



〈圖〉Brühlsche Terrasse,古老的防禦石牆,1739-48改建為庭園,19世紀初開始被文人稱為「歐洲陽台」。右側的新文藝復與式建築為藝術學院Kunstakademie,以其美麗的玻璃圓頂和屋頂上的漆金天使銅像聞名。



1945年2月13-14日英美聯軍對德勒斯登發動情人節轟炸,城裡80%的建築毀於一旦,遍地歷史文化寶藏的老城區幾乎全毀,此次空襲是二次大戰最受爭議的攻擊行動之一,因為當時的德勒斯登只是一個文化重鎮,並不是軍事要地,美軍空襲日本時懂得避開京都,為何德勒斯登沒有受到對等的待遇?想到德勒斯登的藝廊和美術館裡的眾多藝術珍藏,例如Gemäldegalerie Alte Meister藝廊裡的拉斐爾名畫《西斯汀聖母》〈Sistine Madonna〉〈圖畫下方裝飾性質的兩個天真可愛的小天使好像比聖母本身還出名〉,對此地施行連續轟炸的焦土策略不啻是一項瘋狂的決定。

戰後的德勒斯登滿地碎石瓦礫、狼藉一片,接掌政權的共產黨政府在城裡興建起大批既便宜又符合社會主義無產階級標準的水泥方塊公寓,老城區裡代表封建社會資產階級遺毒的華美建築則任其荒廢或是改闢為公園綠地,往日風華絕代、有「易北河上的佛羅倫斯」美譽的德勒斯登一去不復返。直到兩德統一以後,大批人力資金投入重建工作,德勒斯登才又在學者專家的慧心巧手裡一磚一瓦地拼湊堆砌起過去的迷人丰采。

柏林也好,德勒斯登也好,傾城之禍是當初獨夫窮兵黷武的代價,德國人無奈地接受了斷井殘垣,但不消極,他們默默地發揮其嚴謹務實的民族性,化腐朽為神奇,讓一座座殘破的城市浴火重生。見識了德國人保護文化遺產的認真態度與修復古老建築的細膩本事,我很感動也很佩服。對照瑞典,這個我住了六年的國家,17、18世紀時曾是波羅地海地區的超級強權,1814年以後將近兩百年來沒有經歷過任何戰事,有如此豐厚和平的歷史背景,很奇怪地,和其他戰爭不斷的歐洲國家相比,瑞典城市裡的美麗老建築顯得異常稀少。拿首都斯德哥爾摩來說,只有老城Gamla Stan彈丸小島上還完整保留著堪稱古蹟的建築群,市中心靠近火車站附近的老樓房全在1960年代被都市更新計畫除舊佈新掉了,現在該區聳立著一座座沒有特色的高樓大廈,一點歐洲城市的浪漫風情都沒有,真不知道當時負責城市規劃的人腦子裡在想些什麼〈紐約?芝加哥?〉,他們鬼迷心竅地甚至打算把Gamla Stan也一併拆了,幸好最後手下留情〈良心發現〉,今日的斯德哥爾摩才得以保有幾條古老可愛的巷弄吸引市民和觀光客到此散步懷古。



〈圖〉Frauenkirche,美麗的巴洛克式聖母教堂,德勒斯登的地標,首建於1726-43,毀於二次大戰戰火之中,1993年開始重建工作,2005年重建完成。德勒斯登的聖母教堂是一座新教教堂,所以教堂前的廣場上有一尊馬丁路德的銅像,銅像從1885年開始矗立於此,戰爭中逃過一劫,只被轟炸震倒而已,毫髮無傷。

歷史文化底蘊深厚的城市裡總有許許多多的傳奇故事在大街小巷裡流傳徘徊,我很後悔我只安排在德勒斯登過一天。這是一個值得細細品味的美麗城市,我很喜歡,下次來一定要在這裡待久一點。

〈下圖〉斯德哥爾摩Gamla stan老城和Storkyrkan大教堂。和其他歐洲首都級的城市比較,斯德哥爾摩的美比較小家碧玉,我覺得。




賴英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Kiel - Berlin

因為是納粹德國的海軍軍事重鎮以及裝備武器製造基地,基爾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被聯軍轟炸了九十幾次,整個城市的四分之三因此化為灰燼。戰後又很不幸地找不到原本的都市設計圖,使得這個有七百多年歷史的城市無法像鄰近的呂貝克〈Lübeck〉一樣恢復古城原貌。

基爾的名勝古蹟不多,我們在此沒有多作停留,一下船即驅車前往柏林。我們此行的主要目的地是德勒斯登〈Dresden〉,柏林是我們的中途休息站。

Stefan和我以前都來過柏林,他是1990年拆除柏林圍牆的時候來湊熱鬧的,我則是2004年的三月來此私會情郎。情人的公寓在亞歷山大廣場〈Alexanderplatz〉附近,在早春的陽光裡我們曾經沿著菩提樹下大街〈Unter Den Linden〉走到布蘭登堡門〈Brandenburger Tor〉,柏林最重要的觀光景點幾乎都在這條路上。

Stefan行動不便,加上下午的氣溫很高,我們在柏林就只是開車在市區裡轉了幾圈。因為世界盃足球賽在此舉行的關係,勝利之柱〈Siegessäule〉到Brandenburger Tor之間的路段全面封鎖,讓對市區交通不熟的我們有處處碰壁的感覺。

晚餐在旅館附近的一家燒烤店解決,看起來不大起眼的街角餐廳,碳烤菲力牛排的滋味卻是出奇的好,價錢又公道,200克的菲力牛排只要7.5歐元,不到一般瑞典餐館的一半價錢。我們吃得眉開眼笑,一致認為這是我們在柏林一天裡的最大收穫。因為有奇蹟餐廳供應如此美味便宜的牛排,我對柏林開始戀戀不捨起來。

〈上圖〉Berliner Dom,美麗的柏林大教堂,一年四季、無分晝夜,什麼時候看都令人心醉。午後氣溫高達攝氏35度,不少青少年赤足在教堂前的噴水池裡戲水。右後方的粉紅條紋尖塔為Fernsehturm〈電視塔〉,位於Alexanderplatz旁邊,為了慶祝世界盃足球賽在德國舉行,塔上的圓球體〈裡頭有餐廳和瞭望臺〉特別裝飾成一個巨大的足球。

〈下圖〉Siegessäule,為了紀念1864年普魯士戰勝丹麥而設計的勝利之柱,1873年落成的時候,普魯士還接連打敗了奧匈帝國〈1866〉和法國〈1870/1871〉,讓這根勝利之柱更是豎立得實至名歸。塔高67公尺,塔頂的金色勝利女神維多利亞〈Victoria〉銅像高8.3公尺。在德國導演Wim Wenders的名作《Der Himmel über Berlin》〈柏林的天空〉裡,勝利之柱是天使們聚集的地方。《Der Himmel über Berlin》的英文片名是《Wings of Desire》,1998年依據此片重拍的好萊塢電影叫做《City of Angels》,場景改在洛杉磯,Nicolas Cage演癡情天使,為了與美女外科醫師Meg Ryan相戀不惜落入凡間。



賴英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Göteborg - Kiel

從瑞典西岸的北歐第一大港哥德堡到德國北方的港都基爾,我們搭乘Stena Line的Scandinavica郵輪,晚上7點30分啟航,隔天早上9點到達。這是我第一次坐船到德國,以前不是搭飛機就是坐車,坐船是最奢侈的旅行方式,只能偶一為之。

船上旅客不多,感覺很好。在陽光燦爛的甲板上散步,我的腦海裡迴響起《Titanic》的配樂,浪漫的情緒油然而生。我靠著欄杆俯視大海,抬頭數一數懸掛在船側的救生艇的數目,想像一段纏綿悱惻的海上豔遇。

斯德哥爾摩到赫爾辛基的那條波羅地海航線被兩家競爭激烈的船公司炒作成尋歡作樂之旅,船票價格壓得很低,週末的夜晚船上總是擠滿神情亢奮的孤男寡女,空氣裡瀰漫著脂粉與酒精味,歡笑與尖叫聲此起彼落。哥德堡到基爾的北海航線被Stena Line壟斷已久,票價居高不下,不知是否因此船上人煙稀少,即使是星期二的晚上,酒吧裡也不應該鴉雀無聲空無一人吧?

還好我們都帶了電腦,Stefan玩接龍,我看日劇,倦了,就睡了。風平浪靜的夏夜,輕輕搖晃的船艙,聽起來舒服,實則不然,我們噩夢連連、多次驚醒,睡得很不好呢。


賴英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天氣真好啊!

艷陽高照,晴空萬里,樹蔭下的氣溫剛剛好。一把躺椅,一本好書,夏天午後的瑞典花園就是天堂。

好舒服,好幸福,花粉症消失了,夏天真好!

最近很少寫東西,因為外頭的陽光太吸引人。北歐的夏天是玩樂的季節,逛街、戲水、露營、曬太陽都好,就是不適合坐在電腦前敲鍵盤。


ULLEVI, Göteborg

週末Robbie Williams在哥德堡的Ullevi體育場辦了兩場演唱會,一共吸引了11萬2千人次的觀眾。星期六的演唱會剛好在英葡足球賽後,英格蘭輸給葡萄牙的比賽結果讓支持英國隊的超級足球迷Robbie很沮喪,雖然現場有5萬多名歌迷給他安慰,Robbie的演出仍舊受到影響。經過一天的情緒沉澱,他在星期日的演唱會上展現了最迷人專業的精采演出,哥德堡郵報〈Göteborgs-Posten〉給了四個燈塔〈最高五個燈塔〉的評價。

演唱會開始前我在Ullevi外頭繞了一圈,想像擠在數萬名汗流浹背的青少年之間觀賞Robbie Williams演唱會的狂熱與恐怖。心動,很想去,可是我只學會了一個人去看電影,還不太能一個人去聽熱門演唱會。


賴英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



在幾乎佔領整個柏林奧林匹克體育場的瑞典球迷的加油聲中,瑞典國家足球隊的中場球員Fredrik Ljungberg終於在比賽即將結束時頂進一球,瑞典隊最後以一比零戰勝巴拉圭隊。

坐在電視機前收看實況轉播的我看到Ljungberg進球得分的時候,也不禁大聲鼓掌叫好、感動得熱淚盈眶。

瑞典隊在世界盃第一場比賽中表現失常,原本大家都很樂觀,以為瑞典隊一定可以輕鬆擊敗特立尼達/多巴哥〈Trinidad and Tobago〉隊,結果瑞典球員竟然踢得不成章法,錯失得分良機,最後以令人尷尬的零比零和只有一百萬人口的加勒比海小島國的代表隊踢成平手。看完這場被瑞典媒體譏為「徹底失敗」〈fiasco〉的比賽以後,瑞典舉國嘩然,教練和球員遭受嚴厲批評,想到接下來在小組賽中要面對實力堅強的巴拉圭隊和英國隊,瑞典人的心情再也輕快不起來了。因為要踢贏英國隊的機會渺小,瑞典對巴拉圭之戰就成了瑞典能否晉級十六強的關鍵比賽。

有心雪恥的瑞典球員在這場比賽中表現得可圈可點,不過在第一場比賽中輸給英國隊的巴拉圭隊也是抱著非贏不可的決心全力以赴,因此雙方你來我往、攻防俱佳,兩隊實力相當,眼看就要以平局收場。突然Ljungberg頂進一記遠角球,神經繃得很緊的瑞典觀眾一下子樂翻了,歡呼聲一路從柏林瀰漫到北極圈,真是令人激動的一刻。

Fredrik Ljungberg在瑞典的人氣始終稍遜兩名前鋒Zlatan Ibrahimovic和Henrik Larsson,然而經此一役他成了救國救民的英雄,也擄獲了我的足球處女心。我以前沒有迷戀過任何足球運動員,現在卻覺得Ljungberg的笑容迷死人了。目前為英國「兵工廠足球俱樂部」〈Arsenal Football Club〉效力的Freddie〈英國人對他的暱稱〉肯定是個非常優秀的足球員,Calvin Klein相中他當內褲代言人應該不會只是因為他的身材很好吧。


Mmmmmmmmm


賴英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0) 人氣()

一個多星期前我就發現有蟲在啃噬那幾株種在櫻花樹下的玫瑰,綠綠軟軟的小蟲,沒有什麼毛,很像以前我在台灣看過的菜蟲。我問悟維那是什麼蟲,他說大概是某種蝴蝶的幼蟲。一聽說是蝴蝶,我的心中就充滿美麗的憧憬,覺得讓蝴蝶的幼蟲吃掉幾片玫瑰葉也沒有什麼大不了的,所以也就沒有馬上採取除蟲行動。

兩天前我在花園裡灑水的時候突然發現,不得了了,分散在花園各處的十幾二十株玫瑰的嫩芽和花苞上全攀附著肥大飽滿的綠毛蟲,它們大口大口地撕咬著嫩葉,我幾乎可以聽見玫瑰的悲泣哀鳴。看到這種可怖景象,我大驚失色、忍不住放聲尖叫。周末來訪的瑪莉走到我的身邊,用拇指和食指掐住一隻蠕動的毛蟲,輕輕一捏,毛毛蟲立時化為一灘綠色的汁液。她吩咐看得目瞪口呆的我去稀釋有機農藥,立刻噴灑花園裡所有遭受蟲害的花木。我照做了。

今天中午日頭正艷,我仔細查看花園裡的玫瑰。不知道是因為那瓶農藥放太久了失去效力,還是因為有機農藥本來就沒有什麼毒性,我看到玫瑰的嫩芽上依舊附著著生龍活虎的累累綠蟲。我輕嘆一口氣,顫巍巍地伸出纖纖玉指,從一朵被啃掉一半的玫瑰花苞上扯下一隻蟲。我無法像瑪莉那樣雲淡風輕地捏碎它,只好把它放在一塊平坦的石頭上再以另一塊較小的石頭搗爛它。一隻接著一隻,直到我找不到蟲蟲為止。

照顧花園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想要擁有一座美麗的花園真的得投入許多時間和金錢。過去的我是一朵嬌弱的溫室裡的花,在養了貓、種了花、有了需要我去呵護照顧的東西以後,我覺得我變得比較堅強了。接下來,也許我該養個小孩。


牡丹花


賴英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9)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