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是什麼意思?我躺在床上想了很久。從小到大不知被人罵了多少次三八,如果對方是笑著罵我三八,大概是指我不正經,例如許多女孩〈以及有點像女孩的男孩〉在聽我說笑話的時候笑得花枝亂顫,最後總會嬌嗔地說一句:「你好三八喔!」如果對方是板著臉罵我三八,大概是氣我亂說話,例如不久前我媽在電話裡罵我:「你有夠三八!這種代誌你也敢讓伊知!」斯德哥爾摩大學中文系從中國請來的老師問過我三八的意思,她說大陸人罵人不用三八,我跟她說三八通常指不莊重的女人,那時我把三八當名詞解釋。「三八」究竟是什麼意思?有什麼典故?出處為何?
我從床上一躍而起,跑到電腦前上網找答案。根據遠流出版社的《臺灣話大詞典》,三八的解釋是「傻瓜。烏白講的傻瓜」,跟我的理解不盡相同,「烏白講」有點道理,三八的人也的確有點傻氣,可是三八和傻瓜可以劃上等號嗎?「我是一個大傻瓜」和「我是一個大三八」的差異還是蠻大的吧?三八的感覺比較賤。啊,沒錯,三八就是要賤,一個人的言語舉動有點輕浮粗鄙、讓人覺得好笑、但又不算過分的話,就是三八了。至於三八的典故和出處據說和三八婦女節或是粵語裡的「八婆」有關,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
為什麼突然對「三八」這麼感興趣?因為三八的我今天過三十八歲生日。天啊!三十八歲了!怎麼一點都看不出來?!我是怎麼保養的?喝SKII嗎?告訴你好了,我的秘方是看少女漫畫,每天睡前看幾頁,讓自己永遠保有一顆充滿愛與勇氣的少女心,就可以和古墓派的小龍女一樣青春永駐。
- Feb 15 Thu 2007 16:32
38
- Feb 14 Wed 2007 19:41
美版無間道
我覺得《The Departed》沒有原版的《無間道》好看,不管是演員或是意境,都比不上港版的。
《無間道》雙雄,梁朝偉的滄桑疲憊和劉德華的冷靜深沉,光采熠熠,相映生輝,如此絕配,讓人過目難忘。《The Departed》中的Leonardo DiCaprio和Matt Damon沒有那種內斂的氣質,尤其是Matt Damon,永遠是一副成不了大器的癟三模樣,和劉德華的優雅從容差很多。配角部份,Jack Nicholson演得瘋顛,不如曾志偉有人性,Martin Sheen的角色深度更不能和黃秋生的相提並論,畫蛇添足加上一個火爆浪子Mark Wahlberg,主要的作用是要在片尾幹掉Matt Damon。Matt Damon討人厭,死不足惜。可是《無間道》在結尾時給了劉德華一條生路,震撼效果反而比子彈擊碎頭顱的衝擊還強烈。
雖然是現代警匪片,可是《無間道》給人一種受命運擺佈的、古典的江湖恩怨、俠客對決般的無奈哀傷的感覺,《The Departed》只是另一部Martin Scorsese擅長的美式黑幫電影。這是文化的差異,橘越淮而為枳,故事可以延用,內涵與意境卻是模仿不來的。不過,我想Martin Scorsese是一代大導演,他應該不屑去模仿或是抄襲別人的作品,他只是採用了這個精采的故事,拍了一部有他個人風格的電影。由這個角度來看,《The Departed》肯定是成功的,IMDb上的評分有8.4/10之高,導演、影片、改編劇本等也都獲得了奧斯卡獎的提名。我覺得《無間道》比較好或許是一種先入為主的偏見,或許先看過《The Departed》的人會覺得《無間道》不怎麼樣也說不定。
- Feb 12 Mon 2007 19:52
法國王后與瑞典王子

剛剛看完《Marie Antoinette》,覺得還不錯,導演Sofia Coppola以寬容同情的眼光看待這個被法國人民送上斷頭台的傳奇女子的一生,Kirsten Dunst讓這個角色散發出純真自然的透明感,很符合小時候我從漫畫裡得到的瑪莉王后不是壞人的概念。表面上看來,Marie Antoinette的悲劇肇因於她的揮霍無度,年輕時她貪玩、喜歡華服美食,一如同時代的其他不知民間疾苦的王公貴族,但硬要把法國延續百年的財政危機的責任加諸在她一人身上,其實是有失公允的。而且在產下王儲之後,她的浮華習性收斂了很多,也開始努力學習怎麼去當個好母親、好王后,可惜時不我與,法國王室已無力挽回民心。我認為Marie Antoinette的悲劇是很難避免的宿命,她生不逢時、嫁錯丈夫,在一個民怨沸騰、人心思變的動盪時代裡,依附一個不識時務、優柔寡斷的統治者,她能全身而退的話才是奇蹟。
我很小的時候看過日本少女漫畫大師池田理代子的名作《凡爾賽玫瑰》〈ベルサイユのばら〉,當時翻譯的書名叫做《玉女英豪》,故事以法國大革命前的凡爾賽宮裡為舞台,描寫男裝麗人宮廷禁衛連隊長奧斯卡一生的愛恨情仇。奧斯卡是瑪莉王后的貼身侍衛,她對王后的情夫瑞典伯爵Hans Axel von Fersen一往情深的苦戀令人不勝噓唏。瑪莉王后在池田大師的筆下是個美麗任性的人物,敢愛敢恨的性格很吸引我,她在寢宮的陽台上對暴民鞠躬的畫面、在逃難過程中因為驚懼憂慮而一夕白頭的畫面、赴刑場途中抬頭挺胸、不卑不亢的畫面,過了將近三十年了我都還有印象。
電影裡飾演王后情夫Axel von Fersen角色的是名模Jamie Dornan,長得真的很迷人,身著十八世紀軍裝的他看起來竟有些神似瑞典的卡爾‧飛利浦王子〈Prince Carl Philip〉。今年五月滿二十八歲的卡爾‧飛利浦個性木訥行事低調,媒體曝光率比不上英國的威廉和哈利,可是我們瑞典王子相貌堂堂比他們兩位英國王子好看很多。
Prince Carl Philip
- Feb 10 Sat 2007 00:03
戲雪
一直想知道裸體在雪地裡打滾是什麼樣的滋味,今夜,趁著夜深人靜,我輕解羅衫,悄悄打開面對花園的門,往前跑幾步,順勢一跌,身體就撲進了厚厚的雪堆裡。
潮濕冰冷的感覺,好冷、好冷,我興奮地叫了出來,很快地,不到五秒鐘,接觸到雪的皮膚開始感覺刺痛,越來越痛,痛得受不了了,我翻過身來,胸腹部刺痛僵硬的感覺還沒消散,背部的皮膚也開始刺痛了起來。……
擁有自己的花園真的很不錯,春天有花可賞、夏天有樹遮陽、秋天有果可食、冬天有雪可以做一些瘋狂的事。以前住在公寓裡,我連裸足踩在雪地上的機會都沒有。如果我脫了鞋襪在積雪的公共綠地上走來走去的話,可能會被附近的住戶或是路人當成瘋子報警處理,更不必提脫光衣服在雪地裡打滾了。
影片:Tibbe & Mingo 2
背景音樂:《Lou》 by Coralie Clément
- Feb 08 Thu 2007 19:40
沒時間
我知道我說沒時間只是藉口,我整天在家裡怎麼會沒時間?沒時間的話,只是處理事情的優先順序排列得不恰當吧?我把大部分的時間給了我最喜歡做的事,而最喜歡做的事通常是不重要的事,不管願不願意,重要的事沒做一顆心總會懸在那裡,就算別人沒有過問,我自己也得給自己一個交代,而我的解釋只能是:「我好忙,都沒時間。」
我最喜歡做的事是什麼?答案是看電影。我從小就是影癡,從過去租錄影帶到現在租DVD,我平均一個星期會租三至五部影片。一個星期五部電影其實不算什麼,我以前都不覺得看電影花費了我很多時間。情況惡化是從我發現有免費的電影可以下載開始,像是一個酒鬼發現了一座滿滿的酒窖一樣,我身陷其中、無法自拔。下載影片蠻花時間的,多數影片的品質也難與原版DVD相比,可是因為方便易得且經濟實惠,我很難抗拒下載影片的誘惑。現在我的電腦硬碟經常被影片檔案灌爆,迫使我每天都得設法消化掉一兩部電影。我試過把影片儲存在外置硬碟裡,結果那裡放了幾十部電影,我一部都沒看過。哪有時間啊?電腦內建硬碟裡的影片都看不完了。這樣不是辦法,因此我決定以我的硬碟容量為限,灌滿了就不再下載,看完了、把檔案刪除掉,有了空間再下。
坐在電腦前面看電影只能在白天進行,晚上悟維在家的時候,如果我仍然坐在這裡,就會遭到非議。白天還有正經事得做,例如幫我姊夫翻譯商業書信,這是我目前的經濟來源,絕對得優先處理,還好一般的翻譯不難,我可以在兩三個小時內解決。此外,打掃、看報也是我喜歡在白天光線充足的時候做的事。因為晏起,我的白天並不長,該做的事不少,所以從來不會覺得無聊。
那麼,我沒有時間做的重要的事究竟是什麼?我認為是閱讀和書寫。其實我每天多多少少會讀一些文學作品,中文的或是瑞典文的,只是讀得不專心、斷斷續續的,以前兩天可以看完一本小說,現在得花至少一個月的時間。書寫的時間更少,因為我已經無法用紙筆書寫了,只能用電腦,所以時間受到局限,而當我有時間坐在電腦前面的時候,我又會選擇看電影。靈感,或者說,想說的話、想寫的東西,經常出現,可是我不想理它們,雖然我喜歡寫,可是我更喜歡看電影,因為看電影輕鬆很多。懶,這個字我認得,我的姓氏就在其中。然而我也知道,對我來說,書寫比看電影重要很多,不寫的話,我會覺得若有所失。
因為沒時間,我的網誌管理得不是很好,發表文章不定時,留言也不大回,希望你不要介意,我會改進的。你給的回應我都有認真讀過,非常感謝你的分享。我是個懶人,喜歡胡說八道,你在我的房間裡,也請隨意。
- Feb 04 Sun 2007 02:07
Moving... from WRETCH to PIXNET
決定跟無名小站說再見了。新的網誌叫做「在我的房間裏」,延用早期我在明日報新聞台上的站台名稱,因為小寶先生的大力推薦,新家設在PIXNET,網址是http://blog.pixnet.net/YingMing。YingMing是我的名字,我叫做賴英明,如果你之前不知道的話,現在……你知道了。
這幾天一直在跟新網誌的CSS奮戰,套用現成的樣式以後我喜歡修改,東改西改,最後一定會走樣。因為不懂電腦語言,我的修改全是嘗試,改個數值,加個特性,都得馬上回頭看看結果,非常耗時費力。最後讓我舉棋不定的是字體大小,現在流行小字,看起來美觀清晰,可是我覺得字太小不容易閱讀〈年紀大了?〉。我一直搞不懂,12號〈12px〉字體在記事本上看起來蠻大的,為什麼放在網頁中就小了很多?要在網頁上顯示和記事本上的12px一樣大小的字體,就要改成16px。我想,最常讀我寫的東西的人其實是我自己,為了我的眼睛著想,也為了你的眼睛著想,我還是繼續用16號字體好了。
PIXNET提供方便的搬家程式,把文章從無名搬到PIXNET只需幾分鐘,據說相簿也可以施展乾坤大挪移,我還沒試。在無名發表過的文章在新網誌上都找得到,只是重貼照片要多花點時間。我不知道我要不要保留「在我的房間裏塗鴨」,我懶,又沒有才華,無法左手寫詩、右手寫小說,要兩個網誌有什麼用?舊的留言也一併搬了過來,以前的悄悄話現在全部曝光,我也掩蓋不了它們,為了維護悄悄話的私密性,我把最近的幾則悄悄話都刪除了。如果你發現你的悄悄話還留著,又不想與大家分享的話,請告訴我,我幫你刪掉。
沒有意外的話,這是我在無名的最後一篇文章,也是我在PIXNET的第一篇文章。無名的朋友,有空過來我的新家看看,如果你已經「在我的房間裏」了,歡迎你。
- Jan 30 Tue 2007 21:17
窗外
書桌的旁邊有一扇大大的窗,窗外的風景四季不同。
冬天的景色不是最美,冬至以前、沒有雪的時候,四野蒼茫,黑蒙蒙一片,看起來像沉悶的黑白片〈Ingmar Bergman?〉。令人沮喪的北歐冬天,大約就是那個樣子。
冬至過後,白日一天天增長,下了雪,大地一下子明亮了起來。
窗外的風景一直在變,今天給人的感覺像水墨畫,大片的白是雪,墨筆勾劃出枝幹與房舍,天空灰灰的。水墨畫的意境高〈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可不是我的最愛,淡雅的水彩畫不錯,濃烈的油畫更好。
影片:Tibbe & Mingo 1
背景音樂:《貓》,陳昇作曲,收錄於潘越雲的《純情青春夢》專輯
- Jan 22 Mon 2007 20:39
大雪
上個星期才在竊喜冬天還沒到、春天就要來了,沒想到這兩三天氣溫降低了十五度,大雪紛飛,斯德哥爾摩這裡轉眼成了銀妝素裹的冰雪世界。
雖然天氣變冷了,在戶外遊蕩的人卻變多了,小孩玩雪、大人賞景,晴空萬里、白雪皚皚。冬天還是要有雪才行,不然北國終日灰曚、了無生氣,我都懶得出門。
PS
無名的系統又出問題了,照片無法上傳,改天再補了。
這是不是一種逼迫會員升級的手段?
沒有照片,請看自拍錄影帶:
背景音樂:《雪の華》 by 中島美嘉
- Jan 19 Fri 2007 21:02
【我喜歡的瑞典歌】Tro (1996)
你可能對瑪莉‧弗瑞德里克松〈Marie Fredriksson〉這個名字感到陌生,可是提起羅克塞特樂團〈Roxette〉的話,應該很多人都會有印象。由瑪莉和佩爾‧給斯雷〈Per Gessle〉組成的羅克塞特樂團在90年代紅透半邊天,瑪莉是樂團的主唱,是歌迷注意的焦點,可是佩爾才是主導羅克塞特音樂風格的靈魂人物。瑪莉和佩爾在瑞典都是非常成功的獨唱歌手,以唱片銷售量來分高下的話,佩爾還比瑪莉受歡迎。
瑪莉不僅能唱,也是一個非常優秀的詞曲創作者,她的個人專輯通常都是她自己操刀製作的。不像羅克塞特的音樂那麼節奏強烈,瑪莉個人創作的音樂比較抒情空靈,我比較喜歡。1996年發行的單曲《Tro》〈信念、信仰、信心〉是她的代表作之一,歌曲描述一個人想要去感受信念的心情,至於是甚麼樣的信念,歌詞裡沒有明說。瑞典孩童在教堂裡接受堅信禮時經常唱這首歌,這時的Tro指的應該是對神的信仰。可是從音樂錄影帶看來,一個哀傷的女子在寒冷的冬夜裡徘徊街頭,感覺她比較需要的是對愛情的信心吧。
附帶一提,MV裡的金髮女子〈長髮的那個,短髮彈鋼琴唱歌的是瑪莉〉是黑蓮娜‧貝里斯寸〈Helena Bergström〉,非常優秀的瑞典女演員,她演的電影我都很喜歡。
**********************
Music Video
Live
**********************
歌詞翻譯
Tro
信念
詞曲:Marie Fredriksson
演唱:Marie Fredriksson
Tro, jag vill känna tro
Jag vill känna morgondagen nalkas här i lugn och ro
i en vintervärld - Finns det någon tro?
Jag vill känna önskan om en tid så ljus som friheten
känna tro igen
信念,我要感受信念
我要在這裡輕鬆自在地感覺清晨的來臨
在一個冰雪的世界裡,有沒有什麼信念?
我要感受希望,一個像自由一樣光明的時代
我要再次感受信念
Drömmarna vi har känns som bleka höstar
Där har sommaren redan regnat bort
Det spelar ingen roll hur vi gråter våra tårar
Svaren är en viskning i en värld långt bort
我們擁有的夢想,蒼白一如秋日
那裡的夏天已隨雨水而逝
不管我們如何痛哭流淚
答覆是來自遠方的低語
Tro, jag vill känna tro
Jag vill känna morgondagen nalkas här i lugn och ro
i en vintervärld - Finns det någon tro?
Jag vill känna önskan om en tid så ljus som friheten
känna tro igen
信念,我要感受信念
我要在這裡輕鬆自在地感覺清晨的來臨
在一個冰雪的世界裡,有沒有什麼信念?
我要感受希望,一個像自由一樣光明的時代
我要再次感受信念
Att vilja men inte känna är nog så svårt
Att se men inte höra du vänder dig bort
Du sa: inget här är givet för sådant är livet
I dina ord finns ingen önskan eller någon lust och längtan
想要卻感受不到,應該很艱難
看見了卻沒聽到,你轉身離去
你說:沒有什麼事是理所當然的,人生是如此
在你的話語裡,沒有期待也沒有喜好與渴望
Tro jag vill känna tro
Jag vill känna morgondagen nalkas här i lugn och ro
i en vintervärld - Finns det någon tro?
Jag vill känna önskan om en tid så ljus som friheten
känna tro igen
信念,我要感受信念
我要在這裡輕鬆自在地感覺清晨的來臨
在一個冰雪的世界裡,有沒有什麼信念?
我要感受希望,一個像自由一樣光明的時代
我要再次感受信念
Jag vill känna tro
jag vill känna tro
Jag vill känna morgondagen nalkas här i lugn och ro
i en vintervärld - Finns det någon tro?
Jag vill känna önskan om en tid så ljus som friheten
känna tro igen
Jag vill känna tro
Jag vill känna morgondagen nalkas här i lugn och ro
Känna tro
*********************************************
|| Marie Fredriksson Online ||
http://www.mariefredriksson.net/
圖片來源:en.wikipedia.org
- Jan 17 Wed 2007 22:42
一個醫生可以犯幾次錯誤?
昨天晚上瑞典公共電視台SVT的社會問題節目《Uppdrag Granskning》〈職務審查〉揭發了一名不良醫生,看完這個節目我覺得非常痛快,在瑞典現行的醫療法規奈何不了該名野蠻醫生的時候,媒體扮演了社會良心的角色,公佈真相,讓人民來評理,以逼迫有關當局採取行動。
那個蒙古大夫是埃及籍難民,自稱畢業於開羅醫學院並在迦薩地區行醫多年,是骨科專家。他逃難到瑞典後,在難民社區裡繼續行醫,1993年他在自己的房間裡用一把手術刀〈沒有換刀片〉為六名回教男嬰行割禮,沒有麻醉,嬰兒的哭聲撼動整棟公寓,並造成四名嬰兒嚴重感染。以虐待兒童的罪名他第一次在瑞典被起訴,可是最後無罪釋放,因為他事先有得到嬰兒父母的同意。之後他在多家瑞典和挪威的醫院待過,1997年為了取得瑞典醫師執照,他在某醫院接受職前訓練,結束時因為專業知識不足,被指導醫師評判為不宜授予醫師執照。為了獲得在別家醫院的工作機會,他竄改成績單。1999年他捲土重來,在某醫院接受實習醫生訓練以取得醫師執照。在實習的過程中,他因為開了大量的麻醉藥品給病人而受到批評。跳槽到另一家醫院以後,他積習難改,照樣開出大量麻醉藥品並偽造同事的簽名,結果東窗事發被醫院開除。很諷刺的是,在他被實習醫院開除的同時,瑞典的衛生福利部〈Socialstyrelsen〉竟然發給他醫師執照。有了醫師執照,加上其他偽造的文書,他迅速成為某家醫院的骨科專科醫師。從實習開始至今,因為醫療過失,他被告發了八次,其中四次得到有關當局的嚴重警告,包括再次因為在家中為幼兒行割禮而差點整死一名三個星期大的男嬰。
記者請教衛生福利部的專家,為什麼他們不吊銷該名男子的醫師執照?得到的答覆是,他犯的錯誤次數不多。由最近幾年被吊銷醫師執照的案例可以看出,一名醫師至少要被檢舉個三四十次才有可能被吊銷執照。聽到這樣的說詞怎能不令人膽顫心驚?面對醫生,病人非常弱勢,尤其在瑞典,病人幾乎沒有選擇醫生的自由,如果有關當局無法擔負責任、斬妖除魔,還有誰能保障病人的權益?於是,非常罕見地,電視台公佈了這個醫生的姓名、相貌和工作地點。得不到政府的保護,民眾只能自救。
瑞典的醫療體系是這樣的,生病的時候去保健中心〈vårdcentralen〉就診,根據病人的住址,保健中心將病人分配給不同的醫生。保健中心裡的醫生通常是家醫科的醫生,什麼病都懂一點,可是不是專家,如果病人需要專科醫師的治療,他們會轉診。沒有轉診單,病人無法去專科醫師處就診,一般大醫院不接受新病患直接掛號。不管是在保健中心或是一般醫院,病人都不能選擇醫生。堅持非專科醫師不看的人,像我,就可以選擇私人診所,收費會貴個兩三倍。其實一般的小毛病,如果我自己可以做出診斷,我還是會去保健中心拿藥。如果是我不確定的情況,或是我知道這是需要專科醫師才能給的治療,我就會去找專科醫師。總之,我不是很信任保健中心裡的醫生,他們的程度跟我差不多,不能讓我信服。看了昨晚的節目以後,我發現連大醫院裡的專科醫師也不見得都是良醫〈台灣也一樣〉,所以每個人最好都要具備一點醫學知識,醫生做的診斷和給的處方都要上網查清楚,有疑問的話,不妨找另一家醫院尋求second opinion。
昨晚的節目播出後一個小時,該名男子就被所屬醫院暫停職務。他目前任職Sahlgrenska大學醫院Mölndal分院的骨科部,位於哥德堡的Sahlgrenska大學醫院是北歐最大的醫院,裡頭人才濟濟,甚至有諾貝爾醫學獎的得主。原來烏鴉要混進孔雀群裡也不是那麼困難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