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影視娛樂 (91)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wolff_arnold



年末去看戲,劇名叫做《阿諾》〈Arnold〉。不知道你有沒有看過一部叫做《火炬三部曲》〈Torch Song Trilogy〉的電影?80年代的經典同志電影,描述一個扮裝皇后追求幸福生活的艱辛過程。《阿諾》和《火炬三部曲》是同一個故事。

高中的時候看了《火炬三部曲》,我對這部電影還有點印象。其中有一幕戲,徐娘半老的扮裝皇后早早起床梳洗完畢,然後再悄悄地回到床上躺在他的年輕愛人身旁,等待他醒過來,如此堅持完美,我覺得很有意思。舞台劇沒有演這一段,不過當演阿諾的演員在對話裡提到這一點的時候,我馬上想到《火炬三部曲》。

不管是在台灣、泰國、法國或美國,我看過的男扮女裝的歌舞秀都很精彩。我看舞台上的扮裝皇后就像看馬戲團的小丑一樣,只覺得新奇有趣,從來沒有想過下台後的扮裝皇后的生活有多麼不容易。同性戀的生活已經夠辛苦了,扮裝皇后的生活想必更是難上加難的。

阿諾要的是愛情和親情,他要個伴侶,他和他的伴侶想要領養個小孩。這樣的事,對異性戀者來說是天經地義的,對同性戀者來說卻是癡心妄想。80年代的我覺得這樣的題材很有震撼性,現在的我卻覺得阿諾像個drama queen,他的問題根本就不是甚麼大不了的問題。

或許是因為我生活在10年代的瑞典,這個社會基本上已經可以給阿諾對等的接納和尊重,所以我才會覺得阿諾小題大做。如果我是在別的國家生活呢?在俄羅斯,阿諾的行為是犯法的;在烏干達,阿諾會被處死;在台灣,過了三十年了,阿諾的願望依然難以實現。全世界通過同性婚姻法的國家屈指可數,即使在瑞典,「同性戀」〈bög〉也是可以用來侮辱人的話,顯然阿諾的故事還有繼續搬演的必要,就像孫文先生說的:「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須努力」!



賴英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真愛每一天》
about-time

剛開始以為是青春搞笑片,有點看不下去,慢慢地有倒吃甘蔗的感覺,越來越感人。父子情深啊,因為有共同的秘密而相知相惜。穿越時空的劇情總有不合邏輯的地方,經不起深思細想。……總之,不要想太多,活在當下,珍惜生命裡的每一分每一秒就對了。


評分:3/5




賴英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愛情避風港》
Safe-Haven-movie

劇情很老套,演員和導演的表現都很普通。除了有俊男美女和美國南方濱海小城的景色之外,此片毫無可觀之處。

衝著瑞典裔導演Lasse Hallström的名字而選看這部電影,結果令人失望,和相同導演、相同原著作者的《最後一封情書》〈Dear John〉一樣糟糕。順便一提,原著作者是專門寫浪漫小說的暢銷書作家尼可拉斯·史派克〈Nicholas Sparks〉,依據他的小說拍攝而成的電影裡最著名的應該是催淚愛情片《The Notebook》〈手札情緣〉,那部片子我倒是滿喜歡的。


評分:2/5




相關閱讀:手札情緣 The Notebook





賴英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冒牌家庭》
Were-the-Millers

好看!好好笑!珍妮佛·安妮斯頓的身材好棒!

評分:4/5




賴英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經過了五個星期的激烈角逐,三十二首參賽歌曲剩下了十首。這十首歌曲裡,哪一首將代表瑞典參加今年的歐洲歌唱大賽?答案將在本周六揭曉!

去年羅琳〈Loreen〉以《Euphoria》一曲稱霸歐洲,為瑞典贏得第五座歐洲歌唱大賽冠軍獎盃,瑞典也因此獲得了本屆歐洲歌唱大賽的主辦權。瑞典第三大城馬爾默雀屏中選成為歐洲歌唱大賽的主辦城市,因為首都斯德哥爾摩和第二大城哥德堡無法在今年五月提供適合的比賽場地。馬爾默在瑞典南部,與丹麥首都哥本哈根只有一水之隔,最著名的地標是扭體大樓〈Turning Torso〉。我沒有去過馬爾默,坐車去哥本哈根的時候有經過而已。

瑞典歌謠祭決賽依照慣例在斯德哥爾摩舉行,場地設在新落成的朋友競技場。看過所有參賽者的表演後,我想今年瑞典很難延續去年的羅琳旋風。進入決賽的十首歌曲裡,我比較喜歡的只有小王子歌手〈不知道為甚麼,他總讓我聯想到德聖埃克絮佩里筆下的小王子〉Ulrik Munther的《Tell the World I'm Here》和減肥成功的胖子偶像Robin Stjernberg的《You》,走日本視覺系路線的YOHIO最特別,人氣超旺,我喜歡他,可是他的歌《Heartbreak Hotel》不怎麼樣。沒有特別激動人心的旋律,沒有令人耳目一新的演出,不管哪一首歌曲獲勝,瑞典都不太可能在歐洲歌唱大賽上連莊。不過我還是會為瑞典歌手加油的,希望地主國可以獲得好成績!



Ulrik+Munther+–+Tell+the+World+I
Ulrik Munther – "Tell the World I'm Here"
http://youtu.be/m0bOCYIgyD0

http://youtu.be/kK4Pzpk643g



Robin Stjernberg – You
Robin Stjernberg – "You"
http://youtu.be/4sa9C_G_GdY

http://youtu.be/UDc486IU_UY



yohio
YOHIO – "Heartbreak Hotel"
http://youtu.be/1-Xltgx9zVw

http://youtu.be/snMeMdMrJVQ



Erik+Segerstedt+&+Tone+Damli+–+Hello+Goodbye
Erik Segerstedt & Tone Damli - "Hello Goodbye"
這首是敗部裡我比較喜歡的
http://youtu.be/l_izvB4YkWs


Erik Segerstedt & Mattias Andréasson - "Hello Goodbye"
上星期五挪威美女Tone回去奧斯陸當節目評審時,Erik的帥哥朋友Mattias代替彩排
http://youtu.be/H6UTCRRT_vw



圖片來源:www.svt.se





賴英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bubble

我是個很重視睡眠的人,平時絕不隨便熬夜。可是最近一個多月,每晚入睡前,當我想玩一局iPad上的Bubble Explode消遣一下的時候,問題來了。玩一局怎麼會過癮呢?而且也不見得玩一次就會過關,所以我就會躺在那裡,耳朵裡塞著耳機,左手拿著iPad,右手食指不斷點擊面板打珠子,即使很累了,也欲罷不能。通常玩到半夜兩三點,一看時鐘嚇了一跳,才趕緊結束。

我喜歡電腦遊戲,尤其是那種製作精美的大型遊戲,但不常玩。幾年來斷斷續續買了很多遊戲軟體,大部分卻都沒有拆封,擺在櫃子裡乏人問津,因為根本沒有時間玩。我最感興趣的遊戲類型是策略性以及建造型的遊戲,例如《世紀帝國》、《文明帝國》和《模擬城市》等等。玩這類遊戲很花時間,可是真的很好玩,我每次一玩都是焚膏繼晷廢寢忘食,著了魔似地執著,宛如年輕時拜讀金庸小說般地狂熱。和看小說不同的是,看完一本書通常會給我一種滿足感,可是長時間坐在電腦前激戰,不管遊戲畫面如何絢爛精彩,結束後我往往只覺得空虛,覺得浪費時間,有罪惡感。我猜原因是玩電腦遊戲時我沒有用到想像力,我只是機械性地反覆操作控制幾個選項,結局都是可以預期的,目標很明確。好玩,因為可以獲得官能上的刺激,可以學到一些遊戲技巧,過關時可以獲得成就感,可是電腦遊戲能給也就只有這些,有點像看一部沒什麼內容的恐怖電影,看的時候大叫大笑,看完就沒什麼感覺了。

工作也是這樣吧,不需要用到想像力的工作就像電腦遊戲,有些簡單易學,有些比較複雜,剛開始覺得有趣,玩久了都會覺得單調,會覺得浪費時間。設計遊戲應該會比玩遊戲有意思,打破規則,設計沒人玩過的遊戲,這是創造,這才能滿足我。

想想看,世界上有多少人每天花多少時間在玩電腦遊戲,像我一樣,每晚打珠子,隨便一打就是一兩個小時,多麼浪費!如果我每天花一兩個小時唸書,我可以獲得很多知識;如果我每天花一兩個小時運動,我的身體將會非常健美。

因此我決定不再玩遊戲了,遊戲太危險。等一下要把櫃子裡的遊戲軟體全部清除,送到公益二手商店義賣,多出來的空間擺書也好。或許也該把Windows內附的紙牌遊戲和iPad上的泡泡遊戲刪除,打發時間絕對有更好的方式,例如查字典(我以前多麼喜歡查字典啊,在那個沒有電腦和網路的時代)。我記得在報上看過關於電腦遊戲對孩童身心發展是好是壞的報導,但不記得定論是甚麼或者是否有定論。對我來說,電腦遊戲是不好的,因為我會上癮,就像酒鬼不該碰酒一樣,我也不該玩遊戲。如果我有小孩,我會告訴他,電腦,包括平板電腦,是拿來寫作、繪圖、譜曲用的,是用來創作的工具,有多餘的時間就去看書吧,看紙本書比較舒服,或者去運動,到草地上奔跑翻滾追逐小貓小狗。沒有玩過電腦遊戲無所謂,你的人生絕對不會因此而有所缺憾。


賴英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二月初,考前最緊張的時刻,我放下唸不完的考古題,坐在電視機前面準時收看年度《瑞典歌唱大賽》的第一場預賽。開電視機之前,我自問:如果因為看了這九十分鐘的節目,少看了九十分鐘的書,而考試不及格的話,我會不會後悔?我的答案是很肯定的「不會」。我要live in this moment,活在當下,《瑞典歌唱大賽》是直播票選的節目,錯過了這一刻,就不會有重新來過的機會,所以電視不可不看。

《瑞典歌唱大賽》有四場預賽,連續四個星期六在瑞典的四個城市舉行,每場有八首歌曲參加角逐,之後有一場敗部復活的比賽,最後的總決賽將在斯德哥爾摩球型體育館舉辦。總之,瑞典觀眾要在一個半月的時間裡、在32首新歌中選出一首能夠代表瑞典參加《歐洲歌唱大賽》的超級金曲。

第一場預賽的前六首歌都不怎麼樣,最後兩首歌倒是很好聽,總算不枉我犧牲寶貴時間坐在那裡看電視。我最喜歡最後一首歌,歌名叫做《Euphoria》〈極樂〉,演唱者是從2004年的瑞典《偶像》選秀節目中出道的Loreen。我喜歡Loreen的歌聲,她這次的巫女造型,還有她跳的打拳似的現代舞,很酷。幾盞燈,一個沒有裝飾的舞台,風在吹,雪在飄,Loreen的表演帶給我一種屬於東方的空靈感受。這樣的表演在瑞典非常罕見,我驚豔,因此連投了三次票給Loreen。

四個禮拜過去了,我聽過了32首參賽的歌曲,好聽的歌有幾首,可是我再也沒有投票給其他的藝人過。

今年瑞典觀眾的喜好與往年不大相同,晉級進入決賽的幾乎都是年輕的藝人,歌聲好、曲風新鮮,名不經傳也無所謂。好幾個知名度很高的大牌藝人反而在預賽中紛紛落馬,出人意料之外,但我覺得這是好的轉變。

二月裡,除了《瑞典歌唱大賽》,我還看了日本NHK的《紅白歌合戦》。我一直很喜歡絢香、いきものがかり、aiko和福山雅治,很受不了AKB48之類的超級沒有個人風格的少女組合。SMAP在藝能界混了20幾年了,歌聲還是毫無長進,一個唱得比一個差,不懂為何他們可以年年參加《紅白》?EXILE的歌很好聽,兩名主唱有型能唱,周圍十幾名的舞男團員只是畫蛇添足,看了礙眼,不要也罷。演歌界的那幾名老將年年出場,年年唱一樣的歌,聽了30年了,他們的歌我會哼,可是我仍舊不是他們的fan。

雖然越來越不習慣看日本的綜藝節目,可是邦樂依然有吸引我的地方,前一陣子最常聽的歌是福山雅治的《最愛》,最近經常盤旋在腦海裡的是いきものがかり的《歩いていこう》。


loreen
圖片來源:SVT
Loreen - Euphoria
http://youtu.be/n5E1TFIp9ZI


福山雅治 - 最愛
http://youtu.be/n6Wk9VhGVIY


いきものがかり - 歩いていこう
http://vimeo.com/32019565

PV 「いきものがかり/歩いていこう」 [Full HD] from neo30246 on Vimeo.



いきものがかり - 歩いていこう(紅白歌合戦)
http://youtu.be/tnVbAvRKYx4


賴英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我覺得我很像The Good Wife,只是運氣沒有她的好。

《The Good Wife》是一套美國電視連續劇,講的是一個四十出頭的家庭主婦,某官員的妻子,因為丈夫貪汙下獄,為了維持生計,不得不硬起頭皮重操舊業。她是法律系畢業的,十幾年沒當律師了,幸運地得到老朋友兼舊情人的幫助,在他的合夥律師行裡從底層幹起。在律師行裡,和她同一職等的、和她競爭工作的都是二十幾歲的年輕人。……

昨天晚上看了最新的一集,好妻子的上司,就是那個給她工作的大學老友兼情人,成為被告,她也連帶接受質詢。在法庭上檢察官問她:「你多久沒當律師了?」好妻子回答:「13年。為了照顧小孩。」檢察官諷刺地說:「休息了13年。嘎德納先生對你也真寬厚啊!」

看到這裡,我突然想起前兩天去參加臨床考試的時候,每次那些醫生聽到我十年沒有從事醫療相關工作,他們的臉上立刻浮現一個大問號。然後,只要我有做不對的地方,他們的直覺反應就是:「你太久沒當醫生了。」

我的嘎德納先生在哪裡?

今天如果我是在台灣,我大概也可以像好妻子那麼幸運,我有台灣的醫師執照,有親戚朋友,有「關係」,不像在這裡,甚麼都沒有。執照拿不拿得到是一個問題,就算拿到執照了,接下來也不知道會被流放到甚麼荒遠之地。

好妻子會怎麼做呢?如果她站在我的立場。她會回去台灣發展?還是留在北國抗爭?……或者,再找個有錢的老公,繼續養尊處優當賢妻良母?

the_good_wife.jpg


賴英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 Nov 22 Tue 2011 23:47
  • 早戀

昨晚看了電影《山楂樹之戀》,結尾時慟哭了一場。我覺得男女主角演得​不錯,張藝謀的導演功力卻每況越下。

《山楂樹之戀》讓我想起我的初戀,小學三四年級的時候,我很喜歡一個鄰居的男孩。他比我大兩三歲,我們都超級喜歡看漫畫。我記得,他曾經因為盲腸炎住院開刀,好多天我沒見到他。他回家後我們第一次見面,冬天的夜晚,我穿著夾克和長褲,他穿著一套睡衣,我們並肩坐在他家牆外的水泥管上,聊天。我不記得我們說了些甚麼話,我只記得他戴著黑框眼鏡的臉,瘦瘦的,套了雙塑膠拖鞋的腳,白白的。在路燈映照下,他整個人看起來就像我在書上讀到過的,慘綠少年。看著他,我心疼,開口說了幾句話,聲音就哽咽了。

那男孩上了國中後變了樣,變醜了,變壞了,漸漸地,我們不再往來。小學五六年級的時候,我喜歡上了另一個男孩,他是我們班導的兒子,白白胖胖的,與我同齡,但不同班。有一次我們吵架,他說他不要和我做朋友了,一聽,我的心碎了,當場哭了出來。兩天後我打電話給他,顫巍巍地要求他與我重修舊好。他爽快地同意了,我如釋重負,我們又是朋友了,可是很奇怪,我對他的迷戀卻在打完那通電話後消失無蹤。

我的初戀當然不能和《山楂樹之戀》相提並論,小學生的愛情甚至不能算是真正的愛情。可是在很年輕的時候,喜歡上一個人的感覺,那種很乾淨的很純真的情感,puppy love,都是真實美好的。無論結局如何,愛過,都是好的。

shanzhashu.jpg
http://youtu.be/88nn6fn5c04


賴英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gau yuanyuan.jpg

一直以為第一次看到高圓圓是在《南京!南京!》這部電影裡,不久前在YouTube上看到一段訪談,才知道她也有參與《十七歲的單車》的演出。我對《單車》裡的高圓圓沒什麼印象,清純甜美的高中女生到處都有,沒什麼特別的,周迅的虛華女子角色還比較吸引人。如此說來,我真正看到高圓圓還是在《南京!南京!》裡,看到了就喜歡上了,後來所以會去看《好雨時節》、《無人駕駛》和《單身男女》,都是因為圓圓的緣故。

《十七歲的單車》和《南京!南京!》都是很好的電影,沒看過的人可以去租來看看。《好雨時節》、《無人駕駛》和《單身男女》沒那麼好,但也差強人意,不難看。我喜歡《好雨時節》,主題是俊男美女的異國戀情,背景是清幽秀麗的杜甫草堂,還加了段四川大地震的悲劇在裡頭,算是拍得相當賞心悅目的純愛電影。《單身男女》是浪漫喜劇,我覺得這部電影有意思,因為我知道女主角要做的選擇有多困難。我個人偏愛古天樂演的「賤男」,我迷戀的男人多是這類型的,其實我自己差不多也是那麼……「賤」,很容易被美色誘惑。可是到了需要做選擇的時候,我好像又會挑像吳彥祖演的那種癡情男,愛我多一點的,能給我安全感的。

曾經我是個很忠實的情人,年輕的時候,我談過一段讓我苦守寒窯兩三年的遠距離戀愛。剛開始蠻甜蜜的,漸漸地我發現那不是我想要的關係,相聚的時間太短,等待的時間太長,我不快樂。終究守不住了,我移情別戀,遠方的情人過了一段時間才知道我已琵琶別抱。

從忠貞男到花心男,我的心態轉變發生在感情最不順遂的幾年之間。當我比較放得開了,不再把性和愛攪和在一起了,我反而有比較好的機會、比較大的空間去發展真正的情感關係。

花心是人的天性吧?我們怎麼可能只對一個人有好感、只對一個人有慾望?固定的伴侶裡,誰沒有在做愛的時候閉上眼睛幻想過與另一個人溫存?

綺拉‧奈特莉(Keira Knightley〉主演的《一夜誘情》〈Last Night〉講的也是一個花心的故事,一對夫妻在一夜裡分別遇到令他們心動的對象,男的難敵誘惑,事後很後悔,女的不願就範,事後很感傷。奈特莉演的妻子角色和法國來的老情人調情了一個晚上,最後卻沒有做愛,我真的為他們感到遺憾。為何不做?他們還是愛著對方的啊。如果做了,隔天早上她大概就不會坐在窗台上掉眼淚了。

我相信真愛可以是一生一世的,但我不相信真愛只有一個。


Last-Night.jpg
Last Night (2010) - Trailer
http://youtu.be/sTDyNxXutLs


dan shen nan nv.jpg
《單身男女》〈2011〉預告片
http://youtu.be/ijSQPbTHP2k


wu ren jia shi.jpg
《無人駕駛》〈2010〉預告片
http://youtu.be/DBqEIyyXnNQ


hao yu shi jie.jpg
《好雨時節》〈2009〉預告片
http://youtu.be/oCZCC8SKHx0


nanjing nanjing.jpg
《南京!南京!》〈2009〉預告片
http://youtu.be/7o7ccwrsGy0


shi qi sui de dan che.jpg
《十七歲的單車》〈2001〉預告片
http://youtu.be/xjljUMHxBOQ




本文圖片來自網路各處


賴英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首先我要自首,我又開始下載美國的電視節目了。你還記得我去年在《不敢下載了!》那篇文章裡說過的話嗎?當時我真的被瑞典的「追查侵權下載法令」嚇到了,因此洗心革面結束下載勾當好一段時間。可是一年過去了,在瑞典根本沒有人因為非法下載而被逮捕或處罰,那個法令似乎「雷聲大雨點小」,於是心存僥倖的我就又偷偷摸摸地啟動了下載軟體。

其實,我覺得,和非法下載遊戲軟體和音樂檔案比起來,下載電視節目對智慧財產權的侵害應該算是非常輕微的。這些節目在美國已經播放過了,如果你住在當地的話,你也可以上電視公司的網站免費收看。下載的電視節目看過以後就刪除掉了,基本上就和數位電視盒裡保留的節目一樣,唯一的差別或許只是下載的節目裡沒有廣告,如果因為沒有看廣告而侵犯了電視公司的商業利益的話,我很抱歉,他們要在下載的節目裡加進廣告的話,我絕對沒有意見。

九月開始,美國秋季檔的連續劇紛紛復播,《Glee》、《Desperate Housewives》、《Mad Men》、《The Good Wife》、《30 Rock》、《House》等等,好看的節目每天都有。我通常在晚上九點以後看下載的節目,經常看著看著就睡著了。在半睡半醒的狀態下看電視很不好,因為不管你看甚麼,你都不會覺得好看,結果不僅浪費自己的時間,還糟蹋了別人的節目。可是在白天精神很好的時候看電視我會有愧疚感,而且我有別的事要做,所以看電視的時間還是只能在晚上。

有一個電視節目很特別,看別的節目的時候,我有可能邊看邊打瞌睡,可是看這個節目的時候,我永遠是精神抖擻的。我也不知道為甚麼。好幾次我累到連一集三十分鐘的《30 Rock》都看不完,可是一換成這個節目,我卻可以連續看好幾集,看到三更半夜還覺得意猶未盡。

ProjectRunway.jpg最讓我感興趣的節目不是戲劇類的影集,而是一個競賽性質的真人秀節目。《Project Runway》已經進行到第八季了,每季有十幾名服裝設計師參賽,為了贏得十萬美元創業基金和在國際時尚雜誌上曝光的機會,眾人竭盡所能。我不知道歷屆的《Project Runway》冠軍裡有哪幾個真的成為頂尖的時裝設計師,就像我不知道在《America's Next Top Model》裡勝出的美女有誰真的成了超級名模,可是無論成名與否,能夠進入《Project Runway》決賽的服裝設計師都不是泛泛之輩,他們的技術和才華我們看得到。

今年夏天,我看了一個和《Project Runway》很像的節目,那個節目叫做《Work of Art: The Next Great Artist》,節目架構和《Project Runway》一模一樣,只是參賽的人不是服裝設計師,而是藝術家,呈現的作品也由時裝轉換成繪畫、雕塑、攝影和裝置藝術。雖然是一個換湯不換藥的節目,主持人和評審也不如《Project Runway》的有水準,可是因為參賽者的確有兩把刷子,我也是看得津津有味。

我欣賞有才能的人,而且我最欣賞的才能是要經過淬礪才會發光的那種。服裝設計師和藝術家都需要下苦功才有可能嶄露頭角,比較之下,歌手和模特兒憑藉天賦的部分比較多,所以我不是《American Idol》和《Top Model》的忠實觀眾。

沿襲《Project Runway》模式,我想電視台可以製作出各式各樣的才藝競賽,基本架構都是每集給個主題,讓某個專業領域裡的人才在一兩天內各自完成一個作品,然後請評審打分數,嘉獎好的,淘汰差的。我很想看作家競賽或是作曲家競賽,可是電視節目的時間有限,作家和作曲家的作品很難在電視上完整呈現。廣告人競賽和家具設計師競賽倒是相當可行,展現成品的時間不需要很長,創作的過程也比較生動有趣。

《Project Runway》的評審之一,美國知名時裝設計師Michael Kors,在上星期的節目裡說:「軟弱的人不適合時裝工業〈Fashion is not for sissies〉。」這句話說得太好了,肯定會成為經典名言。你不要看時裝設計那麼女性化,那些設計師動不動就掉眼淚,事實上時裝工業競爭非常激烈,要想在這行出人頭地,沒有求勝的決心和克難的毅力是辦不到的。

要在《Project Runway》裡獲勝,除了才能之外,你還得有創意,要有自己的風格。我認為有個人風格很重要,不單是對引導流行的設計師而言,對所有的人來說都一樣。就算我們沒有甚麼特殊才能,我們也可以選擇做自己,有自己的風格。說你想說的話,做你想做的事,活在當下,不要後悔。做自己不是一種堅持,而是隨心所欲順其自然,人會變,風格也會變,有變化的人生才有意思。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若能忠於自己,你就是自己人生的設計師,你的人生就會很特別。


賴英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ESC_2010

我覺得今年的歐洲歌唱大賽〈Eurovision Song Contest〉特別精彩,因為動聽的歌曲很多。雖然瑞典史無前例無法晉級決賽,我們住在瑞典這裡的人難免有點遺憾,可是看過聽過各國參賽歌手的演出後,我想大多數的瑞典人和我一樣心知肚明,人外有人,我們今年選派出來的歌手和歌曲不夠強勁不夠吸引人,就算僥倖進入決賽,最後成績大概也不會太好。

有點諷刺的是,瑞典本國千挑萬選的歌曲在預賽被刷了下來,瑞典詞曲創作人為他國作嫁的歌曲竟有多首進入決賽。丹麥〈第四名〉、阿塞拜疆〈第五名〉、挪威〈第二十名〉和愛爾蘭〈第二十三名〉的參賽歌曲都是瑞典人的作品,其中除了阿塞拜疆的《Drip Drop》聽起來有點新意以外,其他三首聽起來都很老套,這幾首歌如果參加年初的瑞典歌唱大賽的話,恐怕很難獲得瑞典人的青睞,也就沒有機會在歐洲歌唱大賽上曝光了。丹麥的《In A Moment Like This》得到第四名的好成績令我非常驚訝,這種類型的許落給〈schlager〉音樂千篇一律,一點也不新鮮,可能北歐以外的歐洲人很少聽到這種音樂,才會有那麼多人投票給丹麥。

歐洲的國家那麼多,彼此離得那麼近,或許你會以為歐洲國與國之間的音樂交流很頻繁,就像在台灣我們經常聽到日本歌韓國歌一樣。很可惜,歐洲人的音樂接受度不如台灣人大,唯一可以在全歐暢通無阻的大概只有英美藝人演唱的英語歌。如果你問我:現在最紅的芬蘭歌手、挪威歌手、丹麥歌手是誰?我只能抱歉地回答:不知道。瑞典的電視和電台根本不會播放芬蘭歌、挪威歌或丹麥歌,報紙雜誌也很少介紹其他北歐國家的藝人,即使這三個國家是和瑞典脣齒相依的兄弟之邦,一般瑞典人對芬蘭、挪威、丹麥等國的演藝圈近況真的所知不多。

因為平時沒有甚麼機會聽到其他歐洲國家的流行音樂,我覺得一年一度藉著歐洲歌唱大賽進行全歐音樂觀摩是有趣又有意義的,只是我們絕對不能單憑一首歌來評斷一個國家的音樂水準,尤其是在有些國家太把歐洲歌唱大賽當一回事、有些國家又太不把歐洲歌唱大賽當一回事的情況下,出賽歌曲可能好得出奇或壞得出奇,都不能拿來當成當地流行音樂的指標。地處東歐邊陲高加索地區的阿塞拜疆是今年最積極求勝的國家之一,國庫支付花費,不惜血本求歌求才,歌曲出自瑞典的國際級音樂大師之手,歌手由好萊塢的專業人員負責調教打理,成果自然不俗,可是這首歌和阿塞拜疆的流行音樂應該沒什麼關係。英國是最虛應故事的國家,英國的流行音樂叱吒國際樂壇,音樂人才多如過江之鯽,卻經常選派一些三流的藝人和歌曲參賽,今年的代表又是一個笑話,得到最後一名也算公平。

英國是歐洲歌唱大賽四巨頭之一,另外三國是德國、法國和西班牙,因為這四個國家是歐洲廣電聯盟〈European Broadcasting Union〉的主要資助者,可以說沒有他們就沒有歐洲歌唱大賽,因此四巨頭享有保送決賽的禮遇。最近十年四巨頭都在比爛,名次往往都在倒數十名內,今年倒是出人意料之外,德國、法國和西班牙的參賽歌曲都很不錯,只有英國敷衍了事。德國少女歌手Lena演唱的《Satellite》輕快俏皮,德語腔調的英語聽起來很特別,我只聽了一次,Lena的歌聲就像Satellite一樣盤旋在我的腦海裡:「Love, Oh, Love……」。這首歌賽前就已經是眾家傳媒預測的冠軍歌曲,最後果然不負眾望為德國第二次贏得歐洲歌唱大賽的冠軍頭銜,上一次德國獲勝是1982年的事。

Lena - Satellite (Music video)
http://www.youtube.com/watch?v=8QSgNM9yNjo


Lena - Satellite (ESC Live)
http://www.youtube.com/watch?v=Tyh6fWTqrJM


Sofia Nizharadze - Shine (ESC Live)
http://www.youtube.com/watch?v=1V_me9nOPmA

東歐的女歌手似乎都又美又能唱,來自格魯吉亞的Sofia是最好的代表,我喜歡這首歌。

Jessy Matador - Allez Olla Olé (ESC Live)
http://www.youtube.com/watch?v=moZGB97r-cY

法國的世足賽應援歌也不錯。

Paula Seling & Ovi - Playing With Fire (ESC Live)
http://www.youtube.com/watch?v=1TbsU0PUX7Q

羅馬尼亞的也不錯。

Giorgos Alkaios & Friends - OPA! (ESC Live)
http://www.youtube.com/watch?v=2MTaSYoLaGw

希臘的也不錯,感覺很希臘。


賴英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24

星期二晚上看了《24》最後一集,覺得很不捨。播了十年八季的節目,我一集也沒錯過,和劇中人都有感情了,想到以後再也看不到為了鏟奸除惡出生入死的Jack Bauer了,心頭沉沉的,離情依依,就和當初看著《Sex and the City》一分一秒播完最後一集時的心情一樣。

我原本以為Jack這次難逃一死,不然為何影集需要畫下句點?可是Jack沒有死,只是同時得罪了美俄兩大強權,因此必須隱姓埋名亡命天涯。這似乎是個伏筆,如果兩三年後有電影版的《24》續集出現,我一點也不會驚訝。我期待再見Jack,就像當初期待再見Carrie一樣。

電影版的《Sex and the City》非常令人失望,電影完全無法延續影集的風格,如果編不出好故事了,我想還是不要狗尾續貂比較好。剛剛看到瑞典的DN報上有《Sex and the City》電影版第二集的影評,標題用斗大的字寫著:「沒有Sex,沒有City,只有沙漠」。哎呀呀,Carrie,怎麼搞的?看來你要再次令忠實影迷失望了!

相見不如不見的對象總是有的,例如學生時代的偶像、例如失聯多年的情人、例如電影版的《Sex and the City》。人會變老,可是不需要變得面目全非。《Sex and the City》裡的女人都嫁了,她們當然應該有不一樣的故事,可是既然是原班人馬打著同一面招牌拍出的電影,原始影集給人的幽默浪漫睿智真實的感覺應該延續,誰說家庭主婦的生活不能拍成一部好看的電影?看《Sex and the City》電影版第一集的感覺像打開一瓶走味的香水,以前聞過的清新脫俗的芬芳不再,留下的是一股似是而非的怪異氣息。我看第二集就不需要進戲院去看了,等藍光影碟出來再租來看看就可以了。

科技的進步真是日新月異,錄影帶我們用了二三十年,最近十二年用DVD,去年起開始改用Blu-ray,照這個進程來看,大概四五年後又會有新一代的影音格式推出。

好看的電視影集不少,我說的是美國的電視影集,其他國家的電視影集在質和量上可能都無法和美製節目相媲美。不知道是不是因為久住歐洲的關係,我現在看日劇都看不太下去〈我以前是超級日劇迷〉,最近看了木村拓哉主演的《月の恋人》,也是只看了一集就不想再繼續看下去了,劇情和人物都很虛假,和美國的偶像劇,例如《Gossip Girl》,比起來,差很多,而《Gossip Girl》在美國的電視影集裡只能算是二流的。

中國電影倒是令我耳目一新,最近幾年我看過幾部相當不錯的中國電影,例如《集結號》、《南京!南京!》、《風聲》等,演員好,故事吸引人,製作品質有國際水準。不過總的來說,在歐洲我很少看華語電影,華語電視節目更是不曾看過。

越來越多人在書架上擺的是影集整季的盒裝DVD,某些影集水準之高的確有資格和經典小說並列,影集的篇幅夠寬廣,人物描述可以很深刻,因此可以和小說一較長短,這點一般電影就做不到。拍攝影集和書寫小說同樣是創作,影集是多人合作的成果,小說通常是一個人的心血結晶,三個臭皮匠勝過一個諸葛亮,影集要比小說好並不是那麼難以想像的事。《Sex and the City》裡對女性面對愛情時的種種心理與行為描述絕對不會比珍‧奧斯汀的小說遜色,《24》驚險刺激的程度可以和丹‧布朗的小說相比擬,《The Sopranos》和《Mad Men》據說更經典,我沒看過,會儘快找時間把這兩套影集看一看〈《The Sopranos》已播畢,《Mad Men》進行到第三季〉。

除了前面提到過的節目以外,我持續收看中的美國電視影集有《Glee》、《Desperate Housewives》、《Heroes》、《Lost》、《30 Rock》,非戲劇類節目有《Project Runway》和《The Apprentice》,想看卻沒時間看的節目還有好幾個。好節目都看不完了,我哪有時間看爛節目?這恐怕是我越來越少看日劇的原因。這肯定是我從不看台劇的原因。


賴英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喜歡瑞典歌唱大賽,一方面因為這個節目很好看,另一方面因為舉行比賽的時候正好是冬天快結束、春天快來的時候。

經過最近五個星期四場預賽和一場敗部復活賽的激烈角逐後,終於到了瑞典歌唱大賽決賽的關鍵時刻,這個星期六瑞典觀眾將由進入決賽的十首歌曲中選出一首代表瑞典參加今年在挪威奧斯陸舉辦的歐洲歌唱大賽的超級金曲。

瑞典的音樂產業很發達,人才濟濟,每年進入瑞典歌唱大賽決賽的歌曲裡總有兩三首很棒的歌,如果民眾不要亂投票的話,如果獲得瑞典歌唱大賽冠軍的歌曲不是像去年的《La Voix》那樣的怪歌的話,瑞典在每年的歐洲歌唱大賽上應該都可以得到不錯的排名才對。

今年的決賽歌曲裡我最喜歡新人歌手艾力克‧薩阿德演唱的《Manboy》,歌曲本身其實不怎麼樣,可是19歲的艾力克青春無敵魅力驚人,激昂奔放的歌舞表演令人目不暇給,看過一遍還想再看一遍,真可說是百看不厭。送既可愛又性感的瑞典Manboy去參加歐洲歌唱大賽的話,今年瑞典獲勝的機會應該很大。

如果你對瑞典流行音樂有興趣或是感到好奇的話,可以現在打開擴音器或戴上耳機,欣賞一下十名優質瑞典歌手的精彩演出。以下是入圍2010年瑞典歌唱大賽決賽的曲目和藝人在預賽時的演出影片:

1.
andreasjohnson.jpg
歌名:We Can Work It Out
歌者:Andreas Johnson
聽歌:http://www.youtube.com/watch?v=_99J-YDMwAI


安德瑞亞斯參加瑞典歌唱大賽很多次了,今年的這首抒情曲蠻好聽的。


2.
bergendahl.jpg
歌名:This Is My Life
歌者:Anna Bergendahl
聽歌:http://www.youtube.com/watch?v=FbhidKxrz5o


2008年參加瑞典《偶像Idol》歌唱比賽時,她的歌聲讓評審驚嘆不已,彷彿超級天后Céline Dion現身。
看安娜唱歌,你可以感受到歌唱的喜悅。
這首單曲上個星期發行,立刻成為單曲榜的冠軍。


3.
darin.jpg
歌名:You're Out Of My Life
歌者:Darin
聽歌:http://www.youtube.com/watch?v=oxYegrfMvWs


《Idol》歌唱比賽真的是栽培偶像的集訓班,今年入圍決賽的十名歌手裡就有三個是《Idol》的前後期同學,加上節目主持人孟斯〈Måns Zelmerlöw〉就有四個。達林是第一屆《Idol》亞軍,不僅在瑞典很紅,聽說在德國和奧地利也很受歡迎。


4.
saade.jpg
歌名:Manboy
歌者:Eric Saade
聽歌:http://www.youtube.com/watch?v=d3AVQMllDfg


太迷人了!看得我心頭小鹿亂撞!
其他歌曲不聽無所謂,請千萬不要錯過艾力克一鳴驚人的精彩演出。
八卦一下,他的女友是去年參賽的少女歌手茉莉‧桑甸〈Molly Sandén〉。


5.
jessicaandersson.jpg
歌名:I Did It For Love
歌者:Jessica Andersson
聽歌:http://www.youtube.com/watch?v=yPqU_we3izs


很動聽的曲子,可惜潔西卡的聲音不夠渾厚,無法百分之百展現這首歌的感人力量。


6.
ola_ny.jpg
歌名:Unstoppable
歌者:Ola
聽歌:http://www.youtube.com/watch?v=3EHAuySSQ8A


另一名《Idol》畢業生。


7.
pernilla.jpg
歌名:Jag vill om du vågar
歌者:Pernilla Wahlgren
聽歌:http://www.youtube.com/watch?v=oEYne3qM8wM


最典型的許洛給音樂〈schlager〉,瑞典人無法抗拒的旋律,讓瑞典人又愛又恨,一邊批評毫無新意,一邊卻又忍不住聞歌起舞,保證是一首卡拉OK裡人人爭相點唱的熱門歌曲。

童星出身的佩妮拉來自瑞典最源遠流長的演藝世家,從她曾祖父那一輩開始,瓦勒格仁家族就不停出明星〈我前兩天才去看了佩妮拉的兒子班傑明主演的兒童音樂劇〉。


8.
joback.jpg
歌名:Hollow
歌者:Peter Jöback
聽歌:http://www.youtube.com/watch?v=omI2MowSSX0


佩特爾的歌喉很好,可是這首歌沒那麼好。


9.
salem2.jpg
歌名:Keep On Walking
歌者:Salem Al Fakir
聽歌:http://www.youtube.com/watch?v=tx31dkmO-bM


這人最近一兩年很紅,天才型創作歌手,得了好幾個音樂獎。


10.
timoteij.jpg
歌名:Kom
歌者:Timoteij
聽歌:http://www.youtube.com/watch?v=ZX6cg0Eg7Us


音樂高中學生組成的民謠搖滾團體,顯然不少瑞典人喜歡這種音樂風格。



圖片來源:svt.se



賴英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julie julia

在電影《Julie & Julia》裡,年輕的茱莉在煮荷蘭醬的時候說了一句至理名言:「黃油永遠不嫌多〈You can never have too much butter.〉。」她說:「每次你嚐到一種超乎想像的美味時,你想知道裡頭加了些甚麼,答案總是黃油。」這幾句話說到我的心坎上了,我聽了猛點頭。如果你對西方料理有點研究的話,你就知道茱莉說的一點都沒錯。茱莉的話怎麼會有錯呢?她師法的可是傳奇名廚茱莉亞‧蔡爾德〈Julia Child〉呀!

將正統法國料理引入美國尋常百姓家的茱莉亞說過:「有油才香〈Fat gives things flavor〉。」她給怕胖的人的建議是:「改用奶油〈If you're afraid of butter, just use cream.〉。」非常幽默。你知道黃油〈butter〉和奶油〈cream〉有何差別嗎?在台灣的時候,我以為塗在吐司上的butter和抹在蛋糕上的cream是一樣的東西,都叫奶油,所以每次煮玉米濃湯我加的都是butter而不是cream。來了歐洲我才明瞭butter和cream有何不同,到超市看看就知道,黃油是固態的,磚頭似的一塊一塊用紙包著,液態的奶油則是裝在瓶子或紙盒裡。黃油和奶油都是乳製品,成分類似,黃油的含脂量在80%左右,奶油的含脂量較低。含脂量35%的奶油快速攪拌後會變成白色幕斯狀,可作為蛋糕裝飾或甜點佐料,就是我們在麵包店裡看到的奶油,我以前一直以為奶油就是長這個樣子。雖然奶油像是黃油和牛奶的混合物,可是在一般食譜裡,例如,巧克力布朗尼〈brownie〉裡一定要加黃油、煮義大利奶酪〈panna cotta〉只能用奶油等等,兩者不是可以替代的。

茱莉亞和她丈夫水乳交融,電影結束時字幕提示他們二人幸福快樂地活到九十幾歲,看到這裡我的臉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嗜食黃油的蔡爾德夫婦都很長壽,或許動物性油脂並不像我們以為的那麼可怕也說不定。我想起我阿嬤,以前和她一起吃飯時我經常抱怨飯菜太油膩,她總是不以為然地回答:「無油心會嘈。」喜歡用豬油炒菜的我阿嬤比茱莉亞更長壽〈老天保佑,希望她能健健康康地活到一百歲!〉,這是不是另一個油脂無罪的證明?

我喜歡吃黃油,每天早晨在熱麵包上塗抹一層黃油,趁油脂將化未化之際咬上一口,嗯嗯嗯,那香氣那滋味大概可以和我父親描述的他小時候餓極時吃豬油醬油拌飯的感受相比擬。冷藏的黃油是每個歐美家庭裡不可或缺的食材,我做菜可以不用黃油,可是烘烤糕點時就非用黃油不可。要做出香甜軟滑的西式糕點,黃油和奶油絕對省不得,油放少了或以其他低脂食材代替,口感和味道就不對了。

我抵擋不住黃油的誘惑,然而每當我大快朵頤油滋滋香噴噴的美味食物時,腦海裡總會突然浮現一個電視公益廣告的畫面:有人用吸管吸食一杯加了很多鮮奶油的巧克力飲料,吸著吸著,吸管塞住了……。那個廣告非常傳神地表達了高脂血症和心血管疾病的關聯,令人印象深刻。雖然最新的研究報告顯示攝食飽和脂肪和肥胖以及心血管疾病的關係並不明確,可是油膩的食物對健康有害的觀念早已深植人心,要大家立刻揚棄成見並不容易。我很想像茱莉和茱莉亞一樣全心全意擁抱黃油,可是我依然心存顧慮,我還在學習。

如果你喜歡烹飪節目,你一定會喜歡《Julie & Julia》這部電影。在鍋鏟瓢匙和法國美食的香氣中我們看到不同年代的兩個女人努力實現夢想的故事,她們做她們喜歡做的事,設定目標、全力以赴,幾經波折,她們成功了,溫馨美好的結局是導演Nora Ephron的基調,就像導演的前作《Sleepless in Seattle》和《You've Got Mail》都有它們代表的時代意義,《Julie & Julia》成了二十一世紀第一部帶動大口吃黃油風潮的電影。

Sleepless in Seattle
Youve Got Mail


賴英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在根據小說改編的電影裡,哈利波特的扮相和我想像中的差不多,羅伯蘭登就差很多,湯姆漢克斯是個好演員,可是我心中的羅伯蘭登不是那個樣子。電影《達文西密碼》和《天使與魔鬼》不如原著小說精彩,最大的敗筆是男女主角之間沒有火花,電影裡省略了對角色性格的細膩刻劃,東奔西跑的羅伯蘭登看起來沒甚麼魅力,和他一起出生入死的美女學者都只是裝飾用的花瓶。電影的唯一優點是展示實景,巴黎與羅馬,全世界最美麗璀璨的兩座城市,一個畫面就勝過書中好幾頁的描述。

根據暢銷小說改編的電影越來越多,還好,我懶,小說越看越少,沒讀過原著的話,沒得比較,看電影的時候就不會受到先入為主的想法或影像的干擾。看尼克凱薩維茲〈Nick Cassavetes〉導演的《姊姊的守護者》〈My Sister's Keeper〉時,我哭了,我覺得電影很好看,人物很有說服力,當時我就想,幸虧我沒讀過小說。不過我知道很多讀過小說的人也覺得這部電影很好看,因為結局完全不同,認為電影比小說好的也大有人在。

電影裡最令我感動的一幕是:病懨懨的女兒告訴媽媽她就要死了,一直不肯放手的媽媽終於體認到女兒真的就要死了,媽媽泣不成聲,女兒將媽媽擁入懷裡,要她寬心。我覺得媽媽和女兒都很可憐,或許活著的人承受的哀痛會更沉重一些。在死神的面前我們都是輸家,除了接受我們還能怎麼樣?

同個導演幾年前拍過另一部感人肺腑的電影《手札情緣》〈The Notebook〉,也是根據小說改編的,比《姊姊的守護者》更催淚。《姊姊的守護者》描述的重點是親情,《手札情緣》闡述的是愛情,造成悲劇的都是無藥可醫的疾病。我想起我們的貓,兩三個月前帶她去看病時,獸醫說她的病治不好了,安樂死是最好的選擇。獸醫的建議是正確的,可是我很難接受。要放棄一隻貓都這麼難了,何況要放棄一個人?

俗語說:「好死不如歹活」,人只要活著就有希望。可是生不如死的情形也是有的,《姊姊的守護者》裡病入膏肓的少女和《手札情緣》裡宛如行屍走肉的老婦最後都選擇一死了之,更知名的例子,得了奧斯卡獎的英國病人《The English Patient》和拳擊寶貝《Million Dollar Baby》也都不願意苟延殘喘地活著。有了先進醫療和妥善照護的協助,全身癱瘓和嚴重失智的病人可以活很久,這是科技和文明的進步,可是對病人和家屬來說,這到底是幸還是不幸?

法語片《我一直深愛著你》〈Il y a longtemps que je t'aime〉的主角是一名因為謀殺自己的兒子而入獄服刑十五年的女人,沒有人知道她行兇的動機,因為她從來沒有為自己辯解過。出獄後她暫住她妹妹家,努力適應新生活。偶然間她妹妹看到一張陳舊的檢驗報告,抽絲剝繭,才知道死去的外甥身患絕症,原本是醫生的姊姊因為不忍心眼睜睜看著心愛的稚子遭受無止境的病痛折磨而決定讓他一覺不醒。和《姊姊的守護者》裡堅持女兒無論如何都得活下去的媽媽比較,我覺得《我一直深愛著你》的媽媽比較勇敢比較無私,把孩子的感受擺在自己的感受之前考量,寧可獨自忍受一輩子的哀痛也不讓孩子無謂地多受一天苦,這才是真愛的表現。

安樂死是醫生會做的選擇,無關道德,純粹面對現實。當實習醫生的時候,我就和一個美女同學討論過得絕症時要怎麼辦。不要放棄希望是安慰病人的話,下場如何醫生自己最清楚。真到了藥石罔效時,我們不要坐以待斃,拖拖拉拉多活幾個月,被病魔折騰得不成人形,沒有意義。打不贏就瀟灑地先走一步,我們的計畫是這樣:入住五星級飯店,禁食灌腸,沐浴更衣,準備就緒後,躺在床上自行靜脈注射麻醉藥物,然後安詳地死去。選擇在飯店裡了斷,一來不會受到打擾,二來隔天一定會被發現,非常理想。禁食灌腸很重要,不然穢物可能玷污遺體,死相就不美了。

生命無常,我們能掌握的只有現在,所以我們要好好活著,盡情呼吸、盡情歡笑、盡情享受心臟跳動意識清明時的每一分每一秒。我們看著花開花落,明瞭生死消長的自然定律,死亡是必然的,每個人遲早都得面對的,因此在曲終人散時,我們不怕。日新月異的醫療技術大幅減輕人類在經歷生、老、病時的痛苦,可是對於死亡我們做得不多,依然採取守勢,古人似地惶恐消極。如果有一天活不下去的人都可以選擇如白雪公主或睡美人般地死去,累極了、睡著了、好舒服,沒有疼痛、沒有煎熬、沒有恐懼,那麼死亡或許就不再是那麼令人難以接受的事了。



推薦片單:
My Sister's Keeper
姊姊的守護者《My Sister's Keeper》(2009)

Il y a longtemps que je t'aime
我一直深愛著你《Il y a longtemps que je t'aime》(2008)

Million Dollar Baby
百萬寶貝《Million Dollar Baby》(2004)

The Notebook
手札情緣《The Notebook》(2004)

Mar adentro
點燃生命之海《Mar adentro》(2004)

The English Patient
英倫情人《The English Patient》(1996)


賴英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嘿!

你好嗎?好久沒有聽到你的消息。

我在網路上搜尋你的名字,結果一無所獲。你取了藝名嗎?還是退出演藝圈了?我猜你大概沒有如你所願變成大明星,就像我沒有成為甚麼大學教授一樣。

最近經常想起你,每個星期四晚上看《Glee》的時候就會想起你,那個騷包Kurt好像你呀!《Glee》有在台灣播放嗎?如果你沒看過這套美國福克斯公司製作的校園歌舞連續劇因而不知道Kurt是誰的話,看看下面的節目片段……

http://www.youtube.com/watch?v=C2FMdOLyRcA


不騙你吧,他真的很像你,臉圓圓的、眼睛圓圓的、嘴巴圓圓的,妖媚可愛,一看就知道是個gay。第一次看到你的時候,你在舞台上扮藝妓,落落大方,揮灑自如,令人印象深刻,當時我就覺得你很有才華。能歌善舞的你演Kurt這個角色絕對沒有問題,你根本不需要費心揣摩,演你自己就可以了。

mei lanfang看《梅蘭芳》的時候我也想到你,演青少年梅蘭芳的那個大陸演員和你長得一模一樣,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曉之花,面如桃瓣,目若秋波,你們都是活生生的賈寶玉。如果是你得到那個角色,你也會演得很好吧。

成名真的需要運氣,長相好又會演戲的人不少,可是紅的有幾個?你沒有機會演到像Kurt或梅蘭芳之類的角色,我覺得很可惜,因為我知道你適合,你會有很精彩的演出。

不演戲的話,你都在幹嘛?你還住在高雄嗎?有沒有男朋友?你變胖還是變瘦了?……

有空寫封信給我吧,丁元元。我偶爾會想到你,我想你也會有想到我的時候。


賴英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星期六晚上看完電影《Last Chance Harvey》,我吃了一塊藍莓果撻。電影很浪漫,果撻很美味,我沉浸在一種幸福的感覺裡。

blueberry tart藍莓果撻我以前吃過幾次,別人做的、餐廳點的,覺得都不怎麼樣。這次自己照著法式食譜做tarte aux myrtilles,才知道用真材實料烘培出的藍莓撻有多好吃。輕咬一口,嚼了嚼,新鮮藍莓的汁液流淌了出來,微酸甘甜,滿口清香。不好吃的藍莓果撻的問題大概出在藍莓用量太少,藍莓的味道清淡,量少就吃不大出來。

撻〈tart〉和派〈pie〉有何差別?撻是派的一種,可以直接看到餡料的叫做撻,例如蛋撻,餡料上有餅皮或是其他食材覆蓋的叫做派,水果月餅應該可以算是一種派吧?

那天晚上的莓撻滋味特別好,可能和我剛看了一部好電影有關。我喜歡《Last Chance Harvey》,因為Dustin Hoffman和Emma Thompson的演技好,一個失意的男人和一個寂寞的女人,他們遭遇的難堪和挫折我都能感同身受。一夜之間相知相許的愛情故事彷彿老年版的《Before Sunrise》,不管是在火車站還是飛機場,想要獲得幸福,我們需要的可能只是開口的勇氣。如果我是女主角,我也會接受男主角的追求,雖然他又老又矮,可是他有冒險精神,還會彈琴作曲。女主角脫下高跟鞋和男主角勾著手漫步在泰晤士河畔的畫面看起來很溫馨,少年夫妻老來伴,老人的愛情原來可以很純愛。

harvey


賴英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眼鏡是最近流行的裝飾品嗎?不然為甚麼在今年的艾美獎頒獎典禮上出現了那麼多戴眼鏡的藝人?影歌雙棲的Justin Timberlake、性格的Kevin Bacon、英俊的Simon Baker都戴著眼鏡出場,就連美美的Dana Delany也不忌諱戴眼鏡亮相。老牌影后Jessica Lange上台領獎時沒有戴眼鏡,坐在台下時倒是戴著一副和身上禮服同一色系的綠框眼鏡,看起來反而比沒戴眼鏡時好看。

據我所知,這幾個藝人真的是視力不佳,平時就需要戴眼鏡,只是在電視上我們很少看見他們戴著眼鏡演出。過去站在鏡頭前會記得摘掉眼鏡,現在卻戴著眼鏡參加萬眾矚目的晚會,是因為他們的自信增加了,還是因為戴眼鏡是流行的趨勢?

JUSTIN
KEVIN
SIMON
DANA
圖片來源:http://www.emmys.com/

小時候我覺得戴眼鏡很好看,戴眼鏡的人看起來都很有氣質、一副很有學問的樣子,我非常期待有一天我也能戴上眼鏡。十二三歲的時候我如願以償,因為長期在微弱燈光下看漫畫的緣故,我患了近視,在學校越來越難看清老師寫在黑板上的字,因此非戴眼鏡不可。獲得了我的第一副眼鏡後,我高興了一陣子,每天顧影自盼,覺得鏡子裡頭戴眼鏡的少年看起來的確溫文儒雅。可是高興的時候也就只有那麼一陣子,漸漸地,我體會到戴眼鏡不方便的地方,例如,吃麵的時候鏡片會起霧、上體育課的時候擔心眼鏡摔壞、鼻子出油的時候眼鏡一路滑到鼻尖,等等,戴眼鏡根本不是甚麼值得高興的事。等到身旁百分之八十的同學都成了四眼田雞,我的目光轉向窗外的操場,開始羨慕起那些自由奔跑跳躍不需要戴眼鏡的人。

我想擺脫眼鏡的束縛,二十多歲在醫院實習的時候,我找過眼科醫師配了隱形眼鏡,想說以後在某些花前月下的特別場合可以不必戴眼鏡。可是不知道為甚麼,我的眼睛始終無法適應隱形眼鏡,一戴就發紅,很不舒服,試了好幾天情況都沒有改善,我就沒有再戴了。後來嘗試日拋型隱形眼鏡,還是一樣的情形,我的眼裡就是容不下一片薄薄軟軟的鏡片,一個月份的鏡片我只用了三天份的,其餘的擺在抽屜裡,兩三年後鏡片過期了,我才全丟了。從此以後我認命了,我不適合戴隱形眼鏡,也不打算去做雷射手術,我大概得戴一輩子的眼鏡。

要戴眼鏡很容易,要不戴眼鏡卻很困難。如果我有小孩,傻傻地以為戴眼鏡很酷,我會立刻帶他去買一副沒有度數的眼鏡,然後讓他從早戴到晚,連續戴一個禮拜,看他還會不會覺得戴眼鏡很好玩。我會告訴他,一定要好好照顧眼睛,保持良好視力才有選擇戴不戴眼鏡的自由。

眼鏡是累贅,我不喜歡在身上配戴任何東西,我不戴戒指項鍊耳環,連手表都很少戴。我試過不戴眼鏡去逛街,我的近視度數一眼六百多一眼八百多外加閃光,不戴眼鏡的話看不清楚路旁招牌上的文字,但我不會撞到路上的行人。我幾乎看得見每樣東西,那裡有人,這裡有花,但我無法看清那個人或這朵花的樣貌,和我一起逛街的人如果說:「那件衣服很好看」,我就得走到櫥窗前面鼻子貼在玻璃上才能看清楚模特兒身上衣服的款式。受不了我霧裡看花的通常是和我一起逛街的人,不是我,他或她往往會逼迫我戴上眼鏡。

MING_080925


賴英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星期二晚上我們一邊吃飯一邊看瑞典電視台SVT播放的紀錄片《全世界最大的中國餐廳》〈The Biggest Chinese Restaurant in the World〉。說是全世界最大的中國餐廳,到底有多大呢?片頭即以數字標示出這家〈或者該說,這座〉位為湖南長沙的西湖樓美食城的龐大:數棟古典式宮殿建築裡可以容納5000名食客,5個大型廚房裡有300個廚師掌廚,員工將近1000人,一個星期的食材需要700多隻雞、1712公斤豬肉、3公噸魚、200條蛇和5618公斤青菜等等。顯然這家餐廳不僅規模大,生意也很好。

看到節目裡介紹的宮廷萬福肉、粉皮羊肉和各色小吃,我嚥著口水對悟維說:「我們真該到中國走一走,不為別的,就為了吃道地的中國菜。」

鏡頭轉到洞庭湖畔的養鴨人家,粉荷綠葉、白鴨戲水,初夏的江南果然風光秀麗。西湖樓的老闆悠揚婉轉地唱了段小曲後,驕傲地說他們餐廳賣的鴨子都是野放的,肉質遠勝一般飼料鴨。一旁純樸的鴨農捉了一隻呱呱叫的肥鴨,要示範殺鴨子的正確方法。他將一根吸管似的竹枝當胸插入鴨子體內,戳了個洞,然後伸指進去鴨胸裡掏弄,三兩下扯出一顆蹦蹦跳的鴨心。他說,這樣鴨子才死得快。我看得目瞪口呆,差點從椅子上摔下來。我想起幾個月前看過的新聞報導,來自匈牙利和中國農場的鵝毛是從活生生的大白鵝身上拔下來的,因為擺明了虐待動物,瑞典政府立刻下令禁止進口這類鵝毛。生拔鵝毛的畫面看起來很殘忍,可是眼前這位老兄施展九陰白骨爪殺鴨所營造出的驚悚效果絕對是有過之而無不及的啊!

回到了西湖樓餐廳,廣場上熱鬧滾滾地正在舉辦廚藝大賽。幾十名廚師磨刀霍霍,哨聲一響,人手一條活蛇,斬頭、剝皮、開腹、切段,花不到一分鐘的時間,端上桌的蛇肉還在緩緩蠕動。接著的比賽項目是鮮魚活吃,手腳最俐落的廚師也是在不到一分鐘的時間裡做好這道名菜。幾個做宮女打扮的女孩撥弄著油炸後淋上醬料的魚肉,笑嘻嘻地指著奄奄一息的魚頭說:「還會動耶!還會動耶!」唉唷!看到這種地獄般的可怖景像,我忍不住慘叫連連,差點把剛吃下的一碗蝦仁炒飯全吐了出來。

小學的時候我聽過一個吃猴腦的故事,據說有人把猴子綁在一張中央挖了一個洞的桌子下方,猴子的頭頂剛好可以從洞裡露出來,幾個老饕圍桌而坐,不理會桌下猴子吱吱哭叫,鋸開了猴頭,灑點鹽加點胡椒,吃豆花似地一湯匙一湯匙地把猴腦送入口中,咂嘴舔唇,嘆為人間美味。小時候怪力亂神的故事聽多了,也不知此事是真是假。現在回想起來,再仔細觀看電視螢幕上的中國人的吃相,我想吃猴腦的故事很有可能是真的。

中國人懂得吃,中國菜非常好吃,可是麻煩的是中國人什麼都吃,又病態地要求絕對新鮮,或是盲目地相信食物療效,因此有些中式佳餚真的讓人不敢領教。嗜食活物的惡行惡狀是表面的,雖然有玩弄食物的嫌疑,基本上對自然生態的破壞不大,最可怕的菜色反而是看起來很溫和高尚的魚翅和燕窩。你有沒有看過一部叫做《Sharkwater》的紀錄影片?如果你知道魚翅是怎麼來的,你怎麼還吃得下手中那碗昂貴的魚翅羹?重金引誘之下,漁人捕捉鯊魚就只為了兩片魚鰭,斷鰭的鯊魚被拋回了海中,不能游泳終究是死路一條。《Sharkwater》揭露了台灣黑道在中美洲經營魚翅工廠大量捕殺鯊魚的事實,這樣說來,買魚翅吃魚翅不就是在為虎作倀了嗎?因為華人的口腹之慾,許多種類的鯊魚瀕臨絕種,海洋生態受到了嚴重破壞,而從中獲取暴利的竟然是幫派分子!

節目接近尾聲時,西湖樓的老闆指著牆上掛的一張合照說,我們湖南的大型私人企業有21家,領導人個個是億萬富翁,2003年全數入了黨。聽她這麼說,我腦海裡蹦出的第一個想法就是:官商勾結!!一黨專政,改革開放不徹底,今日的中國還不是民主自由的國家,靠關係做生意的商人哪有出淤泥而不染的本錢?有錢沒自由,現在的中國社會和過去皇帝統治下的中國有何不同?親愛的大陸同胞,你們不要忘了孫文先生說過的話呀,「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須努力」!

看完節目,我和悟維說:「中國不去了,太道地的中國菜恐怕我們也吃不慣。我又喜歡亂說話,萬一被共產黨捉去關就不好玩了。」

六月初瑞典警方逮到一個中國間諜,這名擁有瑞典國籍的中國男人和中國大使館合作,專門監視到瑞典避秦的中國異議人士的一舉一動。什麼樣的政府需要派人去海外監視僑民?不管怎麼樣,異議總是會有的,孔子不就說了:「君子和而不同」,自己問心無愧的話,你管別人怎麼說!與其花錢花時間去監控人民的思想言論,中國政府還不如設法儘快改善中國的人權問題。


賴英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