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Jun 01 Wed 2011 20:27
  • 命運

當一個譯者會比當醫生困難嗎?

不會吧?

只要你有語言的天分和流暢的文筆,就算你沒有接受過專業的翻譯教育和訓練,你也可以成為一個不錯的譯者。可是要成為一個好醫生,除了豐富的專業知識和臨床經驗以外,你還得是一個有愛心、有耐心的人。

看診比較困難,翻譯比較簡單。這是我的經驗。

可是為甚麼簡單的工作卻比較難獲得呢?

我嘗試了一段時間,努力要成為一個專業的譯者。我對專業的定義是,在翻譯社謀得一份正職,或者翻譯出版一本書。

上完大學的翻譯課程後,我給很多間瑞典的翻譯社寄了求職信,並且在瑞典作家協會的資金補助下,將一本我很喜歡的瑞典文童書的譯稿寄給海峽兩岸幾十家的童書出版社。雙管齊下,可是反應冷淡。回絕的不少,不回的更多,只有一間位於斯德哥爾摩的翻譯社說他們可以與我合作,還有一家位於北京的出版社說他們願意發行那本書。可是到了最後關頭,又都不了了之。我也不知道為甚麼。

我應該繼續嘗試的,如果我非成為一個專業的譯者不可的話。繼續寄求職信,繼續試譯推薦精采有趣的瑞典文學作品給台灣和中國的出版社,這次不成,下次、再下一次,總有一天會有識貨的人出現的,不是嗎?

可是我沒有這麼做。我從來沒有非成為甚麼甚麼不可的決心。

我相信機遇和緣分。我做了,認真地做了,努力地做到最好了,卻沒有反應,那就是這樣了。我不堅持,堅持也不見得有用。

我也是抱持這樣的態度去報名卡羅琳學院的課程的。卡羅琳學院〈Karolinska Institutet〉是瑞典最好的大學,在2010年的世界大學排行榜裡名列第42位,單就醫學院來說的話,是全球前十名的醫學院裡唯一一間不在美國境內的。能到那裡念書或工作都是值得高興的事。

我報名的是一個專門為外國醫生開設的課程,課程的主要目的是幫助外國醫生取得瑞典的醫師執照,一年的課,60個學分。聽說報名的很多,因此還得經過面試篩選。

打算回頭行醫是我的年度計劃,卻不是唯一的選擇。要在瑞典當醫生的首要條件是得取得瑞典的醫師執照,考醫師執照我可以自己準備,可是我不怎麼相信自己的毅力,而且考試不只是筆試,還有臨床操作的部分,這個部份我的確需要醫學院的協助。能夠進入卡羅琳學院就讀的話,我的醫學之路肯定會順利很多。

十年了,不碰醫學整整十年了,要回頭,其實我很猶豫。可是我相信機緣,如果我真的還有機會再次成為醫生的話,這條路應該不會窒礙難行才對。

可是,萬一,萬一行不通的話,我要怎麼辦?……我想去學做糕餅。不要以為我自暴自棄,不是這樣的,我對糕餅業真的很感興趣,學會這門技術是我的夢想之一。

兩個星期前我接獲卡羅琳學院的面試通知,當時我人在美國芝加哥參加一個商展。看了通知,我很焦慮,面試其實是個口試,要討論病例,對不當醫生已經很久了的我來說,這很難,不過最讓我頭大的是面試的日期,五天以後,我還在美國,不可能趕回去。

我立刻發電郵給負責課程的老師,要求更改面試日期。老師斬釘截鐵地拒絕,不愧是卡羅琳學院,作風非常大牌,完全沒得商量。我知道無法如期參加面試是我自己的問題,學校當然沒有義務為我一個人特別安排面試時間,可是我希望把我的狀況解釋清楚,我不要他們以為我是在藉故拖延,所以我又寫了一封電郵給老師。老師考慮了一天,問我何時回到瑞典,最後答應把我的面試時間往後挪三天。

知道自己還有機會參加面試的時候,我是一則以喜、一則以懼。在和學校交涉的那兩三天裡,我的心情起伏不定,嚴重影響我的生活作息,最後我決定打消入學的念頭,如此才能正常執行我在芝加哥的工作。不用去面試,我輕鬆很多。現在知道面試是逃不掉的,我又開始緊張了。

學校有寄來一份簡短的病歷,面試時我得根據這份病歷和主考官討論鑑別診斷和治療方式等等。沒有醫學書籍在身邊,我有點不知從何下手,最後借助了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發明──網路,我逐漸釐清頭緒。

在芝加哥的最後幾天,我很用功,很久很久沒有這麼用功了。回到瑞典,很累,我睡了十幾個小時,隔天就去位於斯德哥爾摩郊外的卡羅琳學院面試。

星期五的下午,陽光暖暖的,我第一次走進卡羅琳學院。面試的感覺像陽光一樣,出奇地溫暖。兩名負責面試的醫師都很和善,我的診斷完全正確,接下來的處理和治療也完全符合標準。他們的態度很正面,讓我對自己更有自信,因此在面試的二十分鐘裡我滔滔不絕說了很多話,不像平時面對生人時那樣沉默。

面試結束前,年紀比較大的教授級醫師告訴我,這次報名這個課程的外國醫師總共有66名,他們找了33名來面試,我是第33個,然後他們要再從中挑選20名,這個課程一年只有20個名額。年紀較輕的那個醫師問我,在放棄醫療工作十幾年後,現在的我是不是夠成熟了,可以勝任醫生的工作?

我說:「在台灣的時候,我念醫學、當醫生是順應家人的期望,感覺是被動的、無奈的。現在我想當醫生,是為了我自己,感覺有意思多了。以前在醫學方面我做得太少,現在我渴望多做一點、探索得更深入一點。」

一個星期後,我收到另一份通知,我錄取了。

當醫生會比當譯者容易嗎?

不會吧?

那為甚麼我可以擊敗四十幾名醫生順利進入卡羅琳學院就讀,卻無法得到一份翻譯的工作?我的譯筆絕對不會比我的醫術差呀!

為甚麼?

或許這就是機緣吧?或許這就是我的命運。


賴英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

吳維不喜歡台北。他說台北的天空太灰、建築太醜。

我說,那我們只能分手了,我無法容忍外人批評台北。

他問我:「你覺得咧?你覺得台北是個美麗的城市嗎?」

我說:「台北就是這樣啊,比上不足、比下有餘。台灣的建築的確普遍不怎麼樣,沒有規劃管理、髒亂醜怪的很多,可是……」

「可是……?」悟維好奇地挑起了一邊的眉毛。

「可是我是台灣人,我可以說台灣不好;你是外國人,你攻擊台灣你就是我的敵人!」

吳維翻了一下白眼,嗤之以鼻。

不知為何,吳維來台北的那幾天,天空總是灰濛濛的,能見度很差。不只在市區,我們去淡水時也一樣,空氣裡漂浮的不知道是甚麼,太陽成了一團模糊的光影,淡水河對岸的八里幾乎看不見。

吳維說:「難怪台灣人這麼白,在戶外你們也曬不到太陽。」

我說:「台北的天空灰灰白白的,這是常見的景象,可是這種怪異的霧靄我從沒見過。」

空氣汙染嗎?覆蓋面積不可能這麼大呀!我們坐高鐵到台中,一路窗外的風景都像隔了層紗。

「我無法生活在一個看不到清澈藍天的地方。」坐在台北市政府前的小公園裡的一張板凳上,吳維抬頭看著台北101說。

「我也不行,挺令人沮喪的。」我說:「不過,亞洲的大城市裡,沒有幾個能經常看到像斯德哥爾摩那樣的藍天。」

「這棟摩天樓並不漂亮。」

「嗯,看起來怪怪的。」

「對不起。」吳維轉頭對我說:「因為聽你說福爾摩沙,美麗寶島,我以為台灣,或者說台北,是個天堂般美麗的地方。」

「對不起。」我說:「我該帶你去花蓮、日月潭、墾丁或澎湖的,那些地方或許比較接近你的想像。」




我帶吳維到新莊,我生活了二十幾年的地方。他說他從沒見過如此醜陋的市容。我告訴他,大部份台灣的城市看起來差不多都是這樣的。


我們的台北之旅從龍山寺開始。我不記得我以前到過龍山寺。


到西門町,青少年時期我最常流連的地方。


中正紀念堂……


總統府……


火車站……


我們住的旅館靠近南京東路,即使是東區也不是那麼吸引人。


天氣還不是很熱,可是下水道的異味已經瀰漫在夜色裡了。


從國父紀念館看TAIPEI 101。


我在士林住過兩年,夜市不是我喜歡去的地方。人太多了啦!


灰濛濛的淡水,遊客很多。


最後一夜我們住在桃園機場旁邊的Novotel飯店。很漂亮的飯店,可惜服務人員崇洋媚外,入住時、吃早餐時,他們只用英語招呼問候吳維,看也不看我一眼。好奇怪,在外國我反而沒有這樣被忽視過。


賴英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我從不覺得我愛國。愛哪個國?中國、台灣、還是瑞典?有哪個國家是值得我愛的?為甚麼我要去愛某個特定的國家?

可是當瑞典的稅捐處打電話來說,我的出生地已經更改完成,從「台灣員林」改為「中國員林」的時候,我大驚失色,眼淚差點掉下來。

「不能保留台灣嗎?」我說話時帶著濃厚的鼻音,不是哭泣的緣故,是因為花粉過敏。

「不能,只能是中國員林,就像中國蘭州或中國昆明,不寫省分的。」稅捐處的人說。

不知道為甚麼,我可以接受出生地的地方寫成「中國台灣」或「中國台灣員林」,可是我很難接受「中國員林」。沒有台灣怎麼可以?不寫台灣,誰知道我是台灣來的?

「你的意思是說,出生地的地方有中國的話,就不能有台灣?有台灣的話,就不能有中國?」

稅捐處的人想了一會兒,說:「我去問問看。」

我拿著電話,皺眉發呆。中國?台灣?我可以接受中國,我從不否認自己是中國人,可是我無法放棄台灣。……

稅捐處的人很快就回來了。她說:「要同時有台灣和中國的話,你的出生地可以寫成『中華民國〈台灣〉員林』。」

「這不就和沒有更改的時候一樣嗎?這個『中華民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差很多啊!中國大使館不會發簽證給我的。」

「那就只能是『中國員林』了。」

「絕對不能是『中國員林』!」我想也不想地說:「台灣是個主權獨立的國家,並不屬於中國,至少現在還不是。如果有一天台灣真的併入中國了,我可以把出生地改為『中國員林』,但現在不行。把台灣拿掉,我覺得非常不妥。」

停了兩秒鐘後,我接著說:「算了,不管中國大使館會不會發簽證給我,我不改出生地。我是在台灣出生的,我的出生地就該寫台灣。不好意思,讓你白忙一場,我不改了。」

稅捐處的人諒解地說:「沒關係。」

我從不覺得我愛國,但真到了要我和台灣斷絕關係的時候,僅僅只是要把台灣二字從我的瑞典身分證明裡塗掉,我辦不到。那種不捨與依戀,那種哀傷與掙扎,我知道那是愛,那是台灣對我的意義。


賴英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2) 人氣()

三月初,北國的冰雪尚未消融。一大早,我帶著瑞典護照到位於斯德哥爾摩動物園島北方的中國大使館辦理旅行簽證。申請表從網路下載、在家就填好了,原有國籍的地方寫的是「Chinese」,出生地是「Taiwan, China」,聽說不這麼寫的話絕對拿不到中國簽證。

要到中國辦公旅行的人顯然很多,小小的一個房間裡擠滿了各形各色的人,抽了號碼牌後,等了一個多小時才輪到我。

承辦人員先拿我的台灣護照去影印。喔,對了,所有在中國出生的人,港澳台也包括在內,第一次拿僑居地護照來申請簽證時都得額外出示原始的中國身分證明。

影印完後,那位看似豪邁的大姊把台灣護照還給我。她翻開我的瑞典護照,看了看,突然皺起了眉頭。她抬起頭,指著護照上的出生地對我說:「這地方不對。」

我的瑞典護照上的出生地寫的是「Taiwan」。

「只有台灣不成,一定得加上中國才行!現在規定是這樣的,外國政府都知道了。去換本新護照吧,請他們加上中國。」

「嗯。」雖然很訝異他們會如此雞蛋裡挑骨頭,我還是不動聲色地點了點頭。早聽說原籍台灣的人辦中國簽證可能碰到各種問題,我有心理準備。

離開大使館,心情有點沉重。我邊走邊想,真的要去改出生地嗎?還是就拿台胞證去中國好了?

我一直不太願意拿台胞證。拿台胞證進中國海關時走的是「本國人」的通道,那不是我很願意走的一條路。

還是去改出生地吧?只要在台灣後面加上一個中國。事實上,我出生的時候,台灣的確是「中華民國台灣省」,所以把出生地寫成「Taiwan, Province of China」似乎也沒錯,只要把這個China解讀為「中華民國」就好了。

拿定主意,我坐車到斯德哥爾摩火車站附近的稅捐處。聽完我不得不修改個人基本資料的理由後,承辦人員理解地點了點頭,說,要在台灣後面加上中國可以,可是公家機關作業緩慢,不大可能在一個月內完成修改程序。出生地改了,我還得去辦新護照才行,有了新護照以後才能去申請中國簽證。我掐指一算,離出發日期只剩三個多星期的時間,來不及了。

那就只能去辦台胞證了。還好我還有台灣的護照和身分證,要不然就去不成大陸了。

早知中國大使館的人會如此刁難,我就不去中國了!真的,要不是機票已經買了、飯店也訂了,不去損失慘重的話,我絕對會取消這趟旅行。

##############################

台胞證好?還是中國簽證好?我看到有人在網路論壇上討論這個問題,比較價格和效期等等現實條件因素。大多數有雙重國籍的台灣人似乎都認為拿台胞證去中國比較方便。我比較在乎的是身分認同的問題,總覺得拿台胞證是一種無奈的選擇。而且中國不承認雙重國籍,入了外國籍的台灣人就算是外國人了,就該以外國護照辦理中國簽證入境,拿台胞證似乎是不合法的。

我想循正途入境中國,卻遭受中國駐外單位的無聊阻擾。出生地是台灣哪裡不對?大多數台灣人的台灣護照上,出生地一欄寫的都是台灣,那我們用台灣護照去辦台胞證的時候,為甚麼中國的有關單位不說這是錯誤的,並要求所有台灣人都得把護照上的出生地改為「中國台灣」?

我拿瑞典護照表示我是瑞典人,我的出生地是哪裡和中國政府有何關係?搞統戰搞到華僑身上,而且還是來硬的,讓我還沒進入「祖國」的懷抱就對這個「祖國」很失望。

##############################

三月底,北京城黃沙漫天飛。我在首都機場轉機,通過邊檢時出示的是瑞典護照。回程我才會停留北京,所以台胞證暫時派不上用場。

我有點擔心,怕我的瑞典護照有問題。既然他們不肯發簽證給我,自然也可以不讓我通過邊檢。

可是值勤的警員〈是警員嗎?〉只是看看我,刷了刷護照,蓋個章,兩三下就讓我過關了。

進入候機大廳,我鬆了一口氣,抬頭看看機場寬廣高大的屋頂,終於笑得出來了。好高興,我可以順利回台灣了!



相關閱讀:愛國的時候也是有的〈http://yingming.pixnet.net/blog/post/29165127



賴英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8) 人氣()

小時候覺得每天的時間都很長,從天亮起床到天黑入睡,一天裡可以進行很多很多的冒險。不知為何,年紀越大越覺得時間過得快,一天也沒做幾件事,一轉眼一個星期一個月一年就這麼過了。

我是宅男,幾乎天天待在家裡,照理說應該有很多時間才對,可是我依然覺得時間不夠用。像現在,白天的時間裡,一個星期有三天我在念書,兩天寫程式,唸完一個段落交了作業,一個星期的工作時間就沒了。還好程式設計真的很有意思,我學了不少東西,不是在浪費時間。

以前我一直以為我比較適合文科,在台灣念醫學的時候想轉系轉不成。來了瑞典,可以自由選擇了,我在哥德堡大學和斯德哥爾摩大學選的課清一色都是人文方面的。前前後後修了三百個學分,很多理論性的東西,一點都不好玩,讀的時候不是很了解,讀完就忘了。這個學期選讀的電腦程式課是我在瑞典上過的課裡最有意義的一個,我喜歡可以驗證的知識,我喜歡解謎的樂趣,原來我的大腦比較擅長處理理科的東西,繞了一大圈才搞清楚。

原本計畫在三月底前把這10學分的課念完,因為暑假前我有幾趟遠行,很多時間不在瑞典,可是照我現在的進度看來,要達到這個目標有點困難。最近一個多星期我有點懶散,瑞典阿嬤絲緹娜突然去世的消息對我造成不小的震撼,心裡悶悶的,很哀傷。

兩個星期前我生日那天,絲緹娜打電話來向我道賀。我們閒聊,她說她身體不好,心臟很弱,我要她多保重。誰知道過了五天她就過世了。我很懊悔,最近一兩年都沒有去哥德堡看她。她去年過生日的時候我給她寄了三百塊瑞典克朗當禮物,她很高興,說她可以去修指甲了。她上次住院的時候我打電話給她,要她振作,多鍛鍊身體,我相信只要多運動,她的身體就會好起來。現在回想起來,我覺得我真的是太天真了。

我做的不夠,我可以為她做更多的。人走了,我才發現我給的太少。

我很難過,我很害怕我會忘記她。從此以後再也聽不到絲緹娜的聲音了,怎麼可以?人怎麼可以說走就走?!……我終於了解為何小說或電影裡失去摯愛的主角會選擇消沉度日,因為他不想忘記她,他要讓自己沉浸在哀痛的情緒裡,整天想著她,想得心都碎了,無法自拔。

還好絲緹娜不是我的愛人。

因為情緒劇烈波動,上個星期我的嘴角冒出泡疹。上次因為情緒問題長唇泡疹是在1999年,在巴黎,讓我愛得死去活來的那人跟我說:「下次來巴黎,帶你男朋友一起來。」我聽了差點吐血昏厥,像林黛玉聽見賈寶玉要娶薛寶釵那樣。我知道沒有希望了,他根本不愛我,我的心很痛,後來和他做愛的時候我都偷偷掉眼淚。……

我很孤僻,和我親近的人不多,少了一個人我的心就掉了一大塊。

一生能有多長?我們能做多少事?能愛多少人?……很難說,但答案總歸是有限的,所以不要浪費時間啊,去做,去愛,做你想做的事,愛值得你愛的人。對別人好,再好一點,多付出一點總是好的,不要讓自己後悔。


081228.jpg
Görvälns naturreservat,離住處五六公里遠的自然生態保護區,吳偉和我有時會去那裡散步


賴英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

Aphrodite Venus de Milo.jpg

一月底,在《白色謊言》考古展覽即將落幕前,我去了一趟地中海博物館。

地中海博物館位於斯德哥爾摩的北城區,就在皇家歌劇院斜對面的一棟駝黃色樓房裡,貌不驚人,外觀和附近的商家辦公室沒有差異。原址曾是一間大銀行,今日博物館裡依然保留著銀行的建築架構,連厚重的保險庫大門都留著。

展覽的標題叫做《白色謊言》,揭露的是一個不算新鮮卻一直被人有意無意忽略的事實,那就是希臘羅馬時代的大理石雕像,西方文化最重要的藝術表徵之一,並不是白色的。

想想米羅的維納斯高雅聖潔的模樣,如果給她塗上色彩,棕髮藍眼朱唇橄欖色的肌膚湖水綠的布裙,她會成為甚麼樣子?可能會有點像大型的芭比娃娃吧?美則美矣,原本令人驚嘆的脫俗美感想必要折損許多。

一百多年前就有學者記載古典時代的雕塑上有色彩殘留的發現,可是不願意接受維納斯濃妝豔抹的原貌的人著實不少。因為一直沒有人站出來戳破白色謊言,上博物館的民眾以為雕像的原貌就是這樣的,以訛傳訛,電視電影裡出現的古希臘羅馬也是一個白色雕塑充斥的地方。

白色大理石雕像成為西方藝術的正宗是從文藝復興時期開始的,和希羅時代隔了上千年。當時的藝術家師古仿古的結果就是創作出了許多沒有上色的雕塑,他們不了解出土古物已經被歲月漂白了,以為古典雕塑都是純淨無色的。文藝復興時期人才輩出,大師們的作品改變了世人的審美觀,直至今日認為雕塑越白越美的學者專家還是很多,因此古典雕塑的艷麗原貌始終不是博物館或美術館強調的重點。

在新科技新儀器的輔助下,現在考古學家已能還原部分古代雕塑上剝落的色彩。在《白色謊言》展覽裡展示了幾件上了色的古代雕塑複製品,還有專家工作過程的影片簡介,很有教育意義。

Goetter_4.jpg

儘管白色雕塑是誤解下的產物,我認為這是個美麗的錯誤,無色大理石雕塑的確比彩色雕塑美。我覺得,彩色的西方雕塑看起來很東方,很像台灣寺廟裡的塑像,比較匠氣,比較假。好奇怪,上了色應該更栩栩如生才對呀,可是為甚麼我反而覺得彩色雕塑沒有靈魂?

地中海博物館裡收藏了許多地中海地區的文化遺產,其中最讓我大開眼界的是埃及的文物。古埃及的木乃伊和棺木我在電影和畫冊裡看過無數次,可是看到實物的感受真的很不一樣。看到石版上的象形文字一筆一畫斧鑿的痕跡,我很感動,就像穿過了時光隧道,一下子和古人產生關連。在一排有四五千年歷史的文字石版前,我想告訴幾個古埃及人:「我不認識你們,可是我看到了你們雕刻的石版,我知道你們想說的話。」

瑞典的冬天這麼冷,想逛街的話還不如去逛博物館。斯德哥爾摩的博物館和美術館都不大,消磨一個下午的時間剛好。

god.jpg
雅典帕提農神廟上的雕塑原本都是彩色的,古典時代的希臘羅馬神廟應該都是色彩斑斕的,就像我們的寺廟。

彩色雕塑圖片來源:www.liebieghaus.de

維納斯圖片來源:www.louvre.fr

medelhavsmuseet.jpg
地中海博物館 Medelhavsmuseet


賴英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8) 人氣()

與寵物在一起的時候,你會感受到一些很特別的卻又理所當然的東西。例如,一種相依為命的默契,或是一種直接肯定的安全感。

有時我會在腦海裡想像,如果我的貓、我媽媽和我的好友琳達同時懸吊在峭壁邊緣,而我只能救一個,或是兩個,的時候,我該怎麼辦?雖然這個念頭有點不切實際,可是我可以老實告訴你,我會優先搶救我的貓。我真的很難想像我的生活裡沒有她的存在。然而我也不能讓我媽和琳達吊在那裡啊!說的簡單,人類的生命重於動物的,說這話的人一定沒有養寵物。

我有個朋友叫做馬丁,他是人類,他沒有寵物,不過他跟我說過一件和寵物有關的趣事。他說,很久以前,他姊姊帶過一隻貓回家,儘管他媽媽對動物毛髮過敏。他姊姊好像是先養了幾隻小倉鼠,養了幾個月,看媽媽沒有出現過敏症狀後,才把貓帶回來的。那隻貓叫惜蓮,毫無意外地,一進家門就集三千寵愛於一身。

馬丁的媽媽也很喜歡惜蓮,但是惜蓮來了以後,她就不停地打噴嚏流眼淚。她忍受了幾個星期,直到有一天,忍無可忍了,她決定離家出走。她騎腳踏車騎了五十公里,到了另一個城市。她走進一間餐廳,點了一瓶白酒,然後打了通電話回家。她斬釘截鐵地告訴家人:

「你們有兩個選擇:要貓還是要我。」

好笑的是,聽過媽媽的宣告後,馬丁的家人沒有立刻出發去鄰市。他們坐下來開了一個會議,正經八百地討論:我們是要把貓留下來呢?還是去把媽媽接回來?……

你看看,在一個家庭裡,寵物的地位有多高?或者說,家庭主婦的地位有多低?

愛貓勝於愛人的不只我一個啊。

Birman_cat.jpg


節譯自《Inget liv utan katten》
作者:Hanna Hellquist
出處:《Dagens Nyheter》1月26日文化版第12頁
圖片來源:http://www.eyefetch.com/


賴英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好久沒有發文了,一來最近很忙,二來沒有甚麼非說不可的話。可是今天剛好整天有空,該做的事都做好了,又是農曆十二月二十九日,我的農曆生日,明天就是除夕了,一年又過了,想想應該趁此良辰吉日稍微回顧一下過去、展望一下未來。

首先要告訴我的朋友,我不再使用Facebook了,部落格是我唯一的發聲工具。

我大概是兩年前在Facebook上註冊的,去年使用得較為頻繁。我一直不怎麼喜歡上Facebook,特別討厭塗鴉牆這個頁面。我覺得用Facebook與朋友建立連結很好,可是我不喜歡強迫推銷,我不想看所有人寫在留言板上的雞毛蒜皮的瑣事,尤其是那些和我一點關係都沒有的事。

耶誕節期間我看了《The Social Network》,很不錯的一部電影,對Facebook創辦過程的描述挺有意思的。我本來不知道馬克‧左克柏是誰,看完電影後,我覺得那人奸狡機詐,有點可悲。Facebook太social了,本來就不適合我,加上對創辦人的反感,終於讓我在元旦前按了鍵,毫不留戀地把我的Facebook戶頭撤銷掉了。

inception.jpg《The Social Network》獲獎連連,似乎是2010年最好的電影,可是在我去年看過的電影裡,我更喜歡《Inception》。

驚險刺激的科幻動作片不少,可是既好看又有內涵的屈指可數,《Inception》是其中的佼佼者。電影談夢,讓夢中人醒來的方式是跌落或死去,這點我有經驗。我小時候經常作爬金屬支架、爬很高、然後摔下去的夢,夢境很黑暗,像在山洞裡,底下是無底深淵。跌落時我會放聲尖叫,然後就突然驚醒了。你也作過類似的夢嗎?這是不是和人類的遠祖住在樹上有關?我們的體內仍然保有想要往上攀爬的衝動和害怕不小心摔下去的恐懼?

我相信夢的力量,或者說,潛意識的指引。過去幾年我只要夢到我去醫院工作,我就會覺得不舒服,可是最近幾個月我的夢境開始產生變化,醫院給我的感覺不再那麼負面,有幾次我甚至夢到我當醫生當得很快樂。十幾年了,最後一次領醫院的薪水是1998年底的事,原來我需要這麼長的時間來化解醫院這個環境曾經帶給我的痛苦與哀愁。或許該是重操舊業的時候了?

去年年底心血來潮,我又去申請大學的課程。這個學期我開始學習撰寫電腦程式,使用的程式語言是C++。課程是烏普薩拉大學開的,遠距教學,所以我不需要從斯德哥爾摩搭火車去烏普薩拉上課。我是「活到老、學到老」的典型,瑞典的四大名校裡我已經念過三所了,就差隆德大學。

從今年秋季開始,外國學生來瑞典念書得繳學費了,本國學生還是可以接受免費的大學教育,不過若是沒有在期限內把課程唸完的話,也得補繳學費。大概不少瑞典人去大學念書念好玩的,要念不念的,選了一堆課都沒去上,或是一個課程念了七八年都沒畢業,浪費教育資源,所以現在才會有這樣的規定。現在選課得很小心,再也不能像以前一樣,隨便選、甚麼都選,上個兩星期,不好玩的就不去上了。

一月裡我花了很多時間籌畫上半年的四趟遠行,春天來臨時,驛馬星動,我就得東南西北到處跑。三月到科隆和五月到芝加哥是商務旅行,六月到伊斯坦堡是辦公兼度假,四月我會回台灣一趟,順便到東京和北京走一走。我是訂機票和找飯店的高手,規劃的行程保證物美價廉,只是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要得到完美的安排,就得花很多時間上網搜尋資料比較價格,很累人的。

因為即將來臨的旅行次數多、時間長,我得設法在三月底前念完程式設計的基礎課程,將該交的作業完成,不然六月拿不到學分就糟糕了。這是遠距教學的好處,非常有彈性,一個學期的課程你要在一個月裡念完也可以。

下半年我可能會去卡洛琳醫學院上課或者去學做糕餅,或者繼續念電腦課程,我還沒決定,不過肯定沒有時間到處旅行了。



賴英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1) 人氣()

中午郵差送信來,其中竟然夾了兩封我一個星期前寄出的耶誕卡。一封該到台灣、一封該到美國的,顯然最近幾天郵務繁忙,郵局裡處理信件的人員眼花了,把寄件人地址看成收件人地址,蓋了郵戳後又把卡片寄還給我。同時寄出的總共有十張卡片,不知為何只有這兩封被退回。

離我家最近的郵筒的截郵時間是下午兩點,我拿筆在信封上的寄件人地址上打了個大叉以後,立刻跑去投郵。雖然知道太遲了,這兩張卡片絕對不可能在耶誕節前送到我的親戚朋友的手裡,可是我還是想盡快把它們寄出去。

匆匆忙忙地出門,連手套和帽子都忘了戴。室外氣溫零下十五度,走了兩三百公尺耳朵就被凍得很痛。

今年瑞典的冬天來得特別早冷得特別久,一百五十年來斯德哥爾摩都沒有這麼冷過。氣候異常似乎不是危言聳聽,最近幾年歐洲的夏天屢創高溫紀錄、冬天卻越來越冷。

我伸手摀住耳朵,心想大自然的力量實在值得敬畏。一座火山爆發了,一場大風雪來了,歐洲的航空就癱瘓了,幾萬個旅客困守機場不知該何去何從。科技再進步,我們也很難抵擋翻天覆地的自然災害。我們相信人定勝天,卻忘了在整個宇宙環境裡我們的生命型態其實是很脆弱的。在我們居住的這個小小世界裡,氣溫只要升高五十度或降低五十度我們就很難生存下去,可是地球依然是地球,不管人類在不在,地球照樣每365天繞太陽轉一圈。每次聽到「拯救地球」的口號我就覺得好笑,地球哪需要我們拯救?需要拯救的是我們自己,以及因為我們貪婪無知任意破壞自然環境而遭受池魚之殃的其他生物。

寄了信,低著頭快步走回家。踩雪的感覺就像走在沙灘上,腳下的冰雪細細軟軟綿綿密密的,一步一腳印。一個多月來氣溫一直都在冰點以下,積雪始終不化,每天鏟雪車來來往往,開闢出了一條踏實的人行道,在上頭行走並不困難。以前不是這樣的,斯德哥爾摩在冬天當然會下雪,可是雪下個幾天,白天氣溫回升了,雪會化為水,晚上氣溫下降了,水會結成冰,因此人行道上經常是冰雪交融泥濘不堪的,走在上頭不小心就會滑倒,真的是步步驚魂。

兩三個星期前鄰家女孩和她的男友合力在我們屋子對面的空地上堆起了一個大雪人和幾隻小動物,很可愛的,可惜沒過幾天就不知被哪個討厭鬼破壞掉了。我們院子裡有很多雪,我也可以堆個雪人,我從來沒試過,應該會很好玩。米給的女兒一歲半的小薇來這裡過耶誕節的時候應該也會覺得雪人很有趣才對。

IMG_0639_2.jpg

註:我說「耶誕節」「耶誕快樂」,而不說「聖誕節」「聖誕快樂」,因為我小學五六年級的導師說:耶誕節是耶穌的生日,聖誕節是聖人的生日,中國人的聖誕節是在九月二十八日,孔子誕辰紀念日。


賴英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

1945年11月26日瑞典童話作家阿斯特麗德‧林格倫從書店裡帶回一本自己的新書《長襪子皮皮》,她在書上題了字後將那本書送給她的女兒卡琳當禮物。長襪子皮皮這個名字是卡琳想出來的,林格倫把剛出版的《長襪子皮皮》帶回家的那一天成了皮皮的生日。

歲月如梭,極受瑞典人愛戴的林格倫已經過世好幾年了,不想長大的野孩子皮皮也滿六十五歲了。為了慶祝皮皮可以開始領養老金〈瑞典人六十五歲退休〉,今天的Google首頁標籤上出現了可愛的皮皮圖像。
pippi10-hp.jpg

《長襪子皮皮》是林格倫最著名的作品,說的是一個活潑好動心直口快的古怪女孩的冒險故事。這本書不僅瑞典的小孩喜歡,在瑞典長銷熱賣了幾十年,翻譯成其他語文後依然魅力不減,是現代童書裡的經典之作,也是史上最受歡迎的瑞典文學作品。

愛玩愛鬧的長襪子皮皮是最能代表瑞典的人物之一,重要性可以和宜家家居、達拉木馬和瑞典肉丸相提並論。逛上海世博時有進去瑞典館參觀的人應該不難發現皮皮的蹤影,瑞典人以皮皮為傲,他們喜歡讓皮皮曝光,就像他們喜歡展現他們的環保成果一樣。

我覺得《千禧三部曲》裡的俠女駭客莎蘭德和長襪子皮皮有不少相似之處,斯提格‧拉爾松塑造莎蘭德這個角色的時候應該有把皮皮放在心裡。古靈精怪特立獨行的皮皮和莎蘭德是瑞典小說裡最出色的兩個女性角色,多虧了她們,瑞典文學才能在世界文學版圖上占有一席之地。

lejonhjarta.jpg雖然皮皮最出鋒頭,可是覺得林格倫的其他作品,例如《淘氣的埃米爾》、《強盜女兒》或《獅心兄弟》,比《長襪子皮皮》好看的人也是有的。我住在哥德堡的時候有個交往中的人推薦我看《獅心兄弟》,他覺得《獅心兄弟》很感人,可惜書才看了一半我們就分手了,我一直沒有把剩下的那半本書看完。幾個月前斯德哥爾摩市立劇場有《獅心兄弟》的話劇公演,海報看起來很漂亮,我去看了,可是我不喜歡那齣戲;年初看的改編自林格倫另一本小說《流浪的拉斯姆斯》的同名兒童音樂劇我也不怎麼喜歡。

今年看過最精彩的一齣舞台劇是我很欣賞的瑞典演員黑蓮娜‧貝里斯存領銜主演的《鬼魂》,不過那是挪威劇作家易卜生的作品。
gengangare.jpg


圖片來源:Google、Stockholms stadsteater



賴英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